张力性气胸需先立即排气减压,常用粗针头在伤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刺入排气,危急时注射器针头可临时缓解;后续行胸腔闭式引流,一般置管于腋中线与腋后线间第6-8肋间,肺复张良好等可拔管,持续漏气等需胸腔镜或开胸手术;儿童患者处理要谨慎遵儿科规范,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等;老年患者要兼顾基础疾病,操作轻柔,术后加强基础疾病管理;妊娠患者治疗要兼顾母婴安全,选择治疗方法综合评估,术后密切观察母婴情况
一、紧急处理
1.立即排气减压:张力性气胸是可迅速致死的危急重症,需立即进行穿刺排气。一般选用粗针头在伤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刺入胸膜腔,迅速排出高压气体,以缓解症状。对于病情危急,尚无其他穿刺器具的情况下,可将注射器针头刺入胸腔,临时缓解胸腔内高压状态。
二、后续确定性治疗
1.胸腔闭式引流:在紧急排气后,通常需要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进一步持续引流胸腔内的气体,促使肺组织复张。一般引流管放置在腋中线与腋后线之间的第6-8肋间。通过闭式引流可以观察气体排出情况,当肺复张良好且漏气停止一段时间后,可考虑夹闭引流管,观察24-48小时,若患者无呼吸困难等不适,胸片显示肺已完全复张,可拔除引流管。对于一些存在持续漏气或肺复张困难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胸腔镜探查或开胸手术,以明确漏气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如修补肺组织的破裂口等。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张力性气胸的处理需更加谨慎。在穿刺排气和放置胸腔闭式引流时,要严格遵循儿科操作规范,注意穿刺部位的准确选择,避免损伤周围重要组织器官。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肺组织相对脆弱,肺复张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同时要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因气胸导致呼吸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而影响患儿的氧供。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有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等。在治疗张力性气胸时,要充分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在进行排气和引流操作时,要注意操作的轻柔,避免因操作刺激导致基础疾病加重。同时,术后要加强对基础疾病的监测和管理,如控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气道炎症、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肌供血等,以促进患者的整体康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3.妊娠患者:妊娠患者发生张力性气胸时,治疗要兼顾胎儿和孕妇的安全。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综合评估,如穿刺排气等紧急处理措施要在保障孕妇生命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时要注意操作对子宫的影响,尽量减少对妊娠的不良刺激。术后要密切观察孕妇和胎儿的情况,包括胎心、胎动等,确保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