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搭桥手术过程是怎样的
心脏搭桥手术包括术前准备(评估患者病史、身体状况等并做禁食禁水、皮肤准备等)、手术过程(获取血管材料、部分情况建立体外循环、吻合血管)、术后恢复(监护生命体征等,逐渐活动、调整饮食及预防并发症等)。
一、术前准备
1.评估阶段
医生会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以及患者的生活方式,如是否吸烟、运动量等。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评估重点略有不同。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合并更多的慢性疾病,需要更全面地评估心肺功能等;女性患者可能在围手术期有其特殊的激素影响等情况需要考虑。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来明确冠状动脉狭窄的部位、程度等情况,以确定手术方案。
2.患者准备
患者需要禁食禁水一定时间,一般术前6-8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以防止术中呕吐引起误吸。同时要做好皮肤准备,通常是清洁胸部皮肤等。
二、手术过程
1.获取血管材料
一般会从患者自身获取血管,常用的有大隐静脉,也可以使用乳内动脉等。如果取大隐静脉,会在患者下肢的大腿部位做切口,分离出足够长度的大隐静脉备用;如果取乳内动脉,则会在胸部做小切口来获取。
2.建立体外循环(部分情况)
在需要的情况下,通过手术建立体外循环,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过人工心肺机进行氧合和循环,暂时替代心脏和肺的功能,使心脏停止跳动,这样医生就可以在相对静止的心脏上进行操作。
3.吻合血管
找到冠状动脉狭窄的部位,然后将获取的血管一端与主动脉吻合,另一端与冠状动脉狭窄部位的远端吻合,使血液能够绕过狭窄部位,重新供应心肌血液。例如,将大隐静脉的一端连接到升主动脉,另一端通过冠状动脉的切口连接到冠状动脉狭窄远端的血管上,让血液通过新的血管通道流向缺血的心肌区域。
三、术后恢复
1.监护阶段
患者会被送入重症监护病房,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同时会监测心脏功能,通过心电图、血流动力学监测等了解心脏的恢复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监护的精细程度和重点略有差异。比如儿童患者,由于其生理特点,对生命体征变化更为敏感,需要更密切地监测各项指标。
2.康复阶段
术后患者需要逐渐开始活动,早期可能会在床边进行轻微活动,然后逐步增加活动量。在饮食方面,要遵循低盐、低脂、易消化的原则,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调整饮食。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高血压患者要控制血压等,以促进身体的恢复。同时要注意预防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