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是常见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皮脂腺丰富部位,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临床表现因部位而异,可通过典型表现等诊断,需与其他疾病鉴别,治疗包括一般、局部、系统治疗。
一、定义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头皮、面部、胸背部等。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与皮脂腺分泌功能亢进、马拉色菌等微生物定植与感染、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免疫炎症反应等多种因素相关。
二、临床表现
1.头皮部位:典型表现为头皮出现弥漫性红斑,上覆油腻性鳞屑,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严重时可出现毛发稀疏、脱落。婴儿脂溢性皮炎多发生在出生后2-10周,头皮可见厚腻的黄色或棕色痂皮,可累及眉弓、鼻唇沟等部位。
2.面部:常见于眉弓、眼睑、鼻唇沟、颊部等部位,表现为淡红色斑片,上覆细小鳞屑,有时可伴有轻度渗出。
3.胸背部:多为边界清楚的红斑,上覆油腻性鳞屑,可呈环状或片状分布,部分患者有瘙痒感。
三、发病相关因素
1.年龄与性别:婴儿脂溢性皮炎多见于3个月内的小婴儿,成人脂溢性皮炎男性略多于女性。
2.生活方式:过度清洁皮肤可能破坏皮肤屏障,诱发脂溢性皮炎;高糖、高脂饮食可能促进皮脂腺分泌,加重病情;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因素也可能影响病情。
3.病史:有特应性皮炎等皮肤疾病病史的人群,发生脂溢性皮炎的风险可能增加。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主要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好发部位的红斑、油腻性鳞屑等,结合病史进行诊断。必要时可进行皮肤镜检查等辅助诊断。
2.鉴别诊断:需与银屑病、玫瑰痤疮、接触性皮炎等疾病相鉴别。银屑病的红斑边界清楚,鳞屑较厚,呈银白色,常伴有点状出血现象;玫瑰痤疮主要表现为面部中央的红斑、丘疹、脓疱,伴有毛细血管扩张;接触性皮炎有明确的接触史,皮疹多局限于接触部位,有明显的瘙痒、灼热感等。
五、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保持生活规律,睡眠充足,调节饮食,限制多脂及多糖饮食,忌饮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过度清洁和摩擦,使用温和的润肤剂保护皮肤屏障。
2.局部治疗:根据不同部位和病情选择合适的外用药物,如头皮部位可使用含酮康唑、二硫化硒等成分的洗发剂;面部可使用弱效糖皮质激素乳膏等,但要注意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导致不良反应;对于伴有感染的患者,可使用抗生素乳膏。
3.系统治疗:对于病情较严重、外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系统使用药物,如口服维生素B族、抗组胺药物等,有真菌感染或泛发性损害时可考虑使用抗真菌药物或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等,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