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心脏病最常见
妊娠合并心脏病最常见类型是风湿性心脏病,其在妊娠合并心脏病病例中占比高,会影响孕妇循环系统及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等也是常见类型,各类妊娠合并心脏病均需孕前详细评估,孕期加强产检并依具体病情采取管理措施,不同类型管理侧重点有别,以保障孕妇和胎儿安全。
风湿性心脏病在妊娠合并心脏病中的占比情况
风湿性心脏病是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病变。在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中较为常见,其发病与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有关。据相关临床统计,在妊娠合并心脏病病例中,风湿性心脏病所占比例相对较高。
风湿性心脏病对妊娠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对孕妇循环系统的影响:妊娠期间,孕妇的血容量会发生变化,一般在妊娠6-8周开始增加,32-34周达到高峰,较孕前增加30%-45%。而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脏瓣膜存在病变,如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等,这会影响心脏的正常血流动力学。例如二尖瓣狭窄时,左心房血液流入左心室受阻,左心房压力升高,进而导致肺静脉和肺毛细血管压力升高,引起肺淤血。在妊娠血容量增加及心脏负担加重的情况下,这种肺淤血等情况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导致孕妇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发展为急性肺水肿,危及孕妇生命。
对胎儿的影响:由于孕妇心脏功能受到影响,心输出量减少,会导致胎盘灌注不足,从而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可能引起胎儿宫内生长受限、胎儿窘迫等情况。
其他相对常见的妊娠合并心脏病类型及特点
先天性心脏病:也是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常见类型之一。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房间隔缺损患者在妊娠后,随着子宫增大,膈肌上升,心脏位置改变,可能会使原本较小的缺损分流量增加,加重心脏负担。室间隔缺损时,左右心室之间存在异常通道,会导致左向右分流,妊娠时血容量增加及心脏负荷加重可能使分流量改变,影响心功能。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多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导致的心肌损害有关。患者既往无心脏病史,在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基础上,出现心悸、气短、不能平卧等心力衰竭表现。
对于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患者,无论是哪种类型,都需要在孕前进行详细评估,包括心脏功能、瓣膜病变情况等。孕期要加强产检,密切监测心脏功能和胎儿情况,根据具体病情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如心功能较差的孕妇需要适当限制活动、饮食控制等,以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安全。同时,不同类型的妊娠合并心脏病在孕期的管理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例如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更要关注瓣膜病变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要注意缺损情况的变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