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诱发因素与分类
先天性心脏病有遗传和环境等诱发因素,遗传约9%患儿存基因或染色体异常,家族有患者后代风险增,环境因素包括孕妇感染、接触有害物质、不良生活方式;分类有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如法洛四联症、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无分流型(无青紫型)如肺动脉狭窄、主动脉缩窄
一、先天性心脏病的诱发因素
1.遗传因素:约9%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存在基因或染色体异常,若家族中有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后代患病风险会增加。例如某些单基因遗传病可导致心脏结构发育异常。
2.环境因素
孕妇感染:妊娠早期孕妇感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可影响胎儿心脏发育,增加先天性心脏病发生几率。
孕妇接触有害物质:孕期接触放射性物质、某些化学药物(如抗肿瘤药物等),会干扰胎儿心脏正常发育过程。
孕妇不良生活方式:孕期大量吸烟、酗酒,会使胎儿患先天性心脏病风险升高。吸烟产生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心血管系统发育,酗酒则可能导致胎儿酒精综合征相关心脏畸形。
二、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
1.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
房间隔缺损: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由于胚胎发育时期房间隔发育不全,导致左右心房之间存在异常通道。根据缺损部位不同分为原发孔型和继发孔型等。患儿一般在儿童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成年后可能出现心悸、气促等表现。
室间隔缺损:胚胎期室间隔发育不全引起心室间异常交通。小型室间隔缺损可能在儿童期自行闭合,大型室间隔缺损患儿在婴儿期就可出现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迟缓、反复呼吸道感染等表现,听诊可闻及胸骨左缘响亮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
动脉导管未闭:胎儿期动脉导管未闭合而持续开放。早产儿发病率相对较高,患儿可出现劳累后心悸、气促等症状,胸骨左缘上方有连续性“机器”样杂音。
2.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
法洛四联症:是一种常见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包括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四种畸形。患儿出生后即出现青紫,哭闹、活动时加重,生长发育迟缓,可伴有蹲踞现象等。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主动脉和肺动脉位置互换,主动脉发自右心室,肺动脉发自左心室,患儿出生后即可出现严重青紫、气促等,若不及时治疗,预后极差。
3.无分流型(无青紫型)
肺动脉狭窄:肺动脉瓣或右心室流出道狭窄,根据狭窄部位分为瓣膜狭窄、瓣下狭窄和瓣上狭窄等。轻度狭窄可能无症状,中重度狭窄患儿可出现呼吸困难、乏力等表现,活动耐力差。
主动脉缩窄:主动脉局部狭窄,可导致上肢血压升高,下肢血压降低,患儿可能出现头痛、下肢乏力、冷感等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