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弱视的人群到老了后会面临视力相关功能持续下降、易出现视疲劳等问题、增加眼部其他病变风险以及对生活质量多方面产生影响等状况,年轻时应积极规范治疗改善视功能,老年阶段要注重眼部健康监测以维持较好生活质量
一、视力相关功能持续下降
弱视是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异常视觉经验(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到老了后,由于视觉系统在发育关键期未得到良好视觉刺激,导致视功能发育不完善的情况难以逆转,会持续存在视力下降的问题,日常视物清晰度会进一步降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比如难以清晰辨认远处的交通信号灯、近处的文字等,极大增加生活中的不便。
二、易出现视疲劳等问题
随着年龄增长,眼部调节等功能本身会逐渐衰退,而弱视患者眼部原本就存在视功能异常,到老了后更容易出现视疲劳。因为其双眼视功能不协调等情况持续存在,在进行视物等用眼活动时,眼部肌肉等需要更多代偿性工作,从而引发眼睛酸胀、干涩、视物模糊加重等视疲劳表现,影响日常用眼体验。
三、增加眼部其他病变风险
1.白内障风险增加:弱视患者由于长期视觉功能异常,眼部代谢等可能存在一定异常情况,到老了后患白内障的风险相对正常人群可能会有所升高。因为白内障的发生与眼部长期的微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相关,而弱视带来的眼部生理状态改变可能会促使白内障提前或更容易发生。
2.青光眼风险:眼部的血流、房水动力学等可能因弱视而存在一定差异,到老了时,这种差异可能会使得患青光眼的风险相对增加。青光眼的发病与眼内压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弱视导致的眼部结构或功能的细微改变可能会影响眼内压的稳定等,进而增加青光眼的发病几率。
四、对生活质量多方面的影响
1.日常生活方面:在日常生活中,由于视力持续不佳,像出行时对路况的判断、家居生活中对物品的拿取放置等都会受到影响,容易发生磕碰等意外情况。比如在行走时难以清晰看到脚下的障碍,容易绊倒;在厨房操作时,难以精准把控刀具与食材的距离等。
2.社交心理方面:长期的视力问题会影响社交活动的参与度,可能会让患者产生自卑等负面心理情绪。比如在需要清晰视物才能进行的社交场景中,因视力不佳而受限,进而影响心理状态,长期下来可能对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导致抑郁等情绪问题的发生风险增加。
对于患有弱视的人群,在年轻时就应积极进行规范治疗,尽量改善视功能状况,到老了时能一定程度减轻上述不良情况的发生风险。同时,在老年阶段要更加注重眼部健康的监测,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眼部问题,尽可能维持相对较好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