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疹性荨麻疹怎么办
丘疹性荨麻疹是常见瘙痒性皮肤病,多因昆虫叮咬致过敏,儿童等易发病;临床表现为红色风团样丘疹等;非药物干预有环境清洁、避免搔抓、局部冷敷;药物治疗包括外用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乳膏及口服抗组胺药物;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病因
丘疹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瘙痒性皮肤病,多与昆虫叮咬有关,如蚊、蚤、螨、臭虫等叮咬后引起的过敏反应,儿童及青少年相对更易发病,这与他们皮肤相对娇嫩且户外活动较多易接触昆虫有关,不同生活环境中昆虫种类差异可能导致不同人群发病情况不同。
二、临床表现
皮损通常为红色风团样丘疹,绿豆至花生米大小,顶端常有小水疱,有的为半球形隆起的紧张性大水疱,内容清,周围无红晕,好发于暴露部位,如四肢、躯干等,瘙痒明显,搔抓后可能导致皮肤破损继发感染。儿童由于瘙痒更易反复搔抓,可能影响睡眠和日常生活。
三、非药物干预措施
环境清洁:保持居住环境整洁,定期清扫房间,清除蚊虫滋生的环境,如倒掉积水、清理花盆托盘等,这对预防丘疹性荨麻疹再次发作很重要,尤其对于生活在蚊虫较多区域的人群。
避免搔抓:告知患者尽量避免搔抓皮损处,防止皮肤破损引发感染。儿童可通过剪短指甲、穿戴手套等方式减少搔抓的可能性,因为搔抓会加重瘙痒和皮肤损伤。
局部冷敷:对于瘙痒明显的部位,可使用冷毛巾进行局部冷敷,每次冷敷10-15分钟,每天可多次进行,冷敷能暂时缓解瘙痒症状,儿童冷敷时要注意控制时间和温度,避免冻伤。
四、药物治疗
外用药物:可使用炉甘石洗剂,具有收敛、止痒的作用,涂抹于皮损处,能缓解瘙痒症状,适用于各年龄段患者,但要注意避免涂抹在破损的皮肤处。另外,糖皮质激素乳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等也可使用,能减轻炎症反应,减轻瘙痒和皮疹,但儿童使用时需谨慎,选择弱效或中效的糖皮质激素乳膏,并短期使用。
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物,可口服,能减轻过敏反应引起的瘙痒等症状,儿童用药需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剂量,且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因为不同年龄段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和代谢情况不同。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皮肤薄嫩,在治疗时外用药物选择需更加谨慎,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同时,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瘙痒程度,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症状变化,如皮疹范围、瘙痒情况等,及时调整护理和治疗措施。
孕妇:孕妇患丘疹性荨麻疹时,使用药物需格外谨慎,应在医生评估利弊后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避免自行用药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选择药物时要考虑药物与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外用药物使用时要注意涂抹方法和剂量,避免因药物使用不当引发其他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