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结节病是原因未明的多系统多器官肉芽肿性疾病,常侵犯肺等,病因与遗传、环境等有关;临床表现有呼吸系统、全身及其他器官受累表现;诊断靠影像学、病理学、血液检查;治疗有观察等待和药物治疗;大多数预后较好,部分可进展,儿童、女性、吸烟及有基础病史者预后各有特点。
一、病因
目前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以及环境因素有关。遗传易感性在结节病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有研究发现某些基因多态性与结节病的易感性相关;环境因素方面,可能与感染(如分支杆菌、病毒等)、职业暴露(如粉尘、化学物质等)等有关,但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索。
二、临床表现
1.呼吸系统表现:多数患者无症状,常在胸部X线检查时发现。部分患者可有咳嗽、少量咳痰,偶有咯血,还可出现气短、胸痛等症状。当肺部病变广泛时,可明显影响肺功能,导致活动后气促加重。
2.全身表现:部分患者可有发热、乏力、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
3.其他器官受累表现:若病变累及皮肤,可出现结节性红斑、冻疮样狼疮等皮肤损害;累及眼睛,可出现葡萄膜炎等眼部表现;累及骨骼,可出现骨质破坏等。
三、诊断
1.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可见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土豆征”)、肺内弥漫性结节影等。胸部CT检查对于发现肺部微小结节、评估病变范围等更为敏感,有助于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
2.病理学检查: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纵隔淋巴结活检、开胸肺活检等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若发现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是诊断结节病的重要依据。
3.血液检查:部分患者可有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SACE)升高、血钙升高、血清球蛋白增高等,但这些指标缺乏特异性,需要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四、治疗
1.观察等待:对于无症状、肺功能正常且病情稳定的Ⅰ期结节病患者,可选择观察等待,定期复查胸部影像学及肺功能等,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2.药物治疗:当患者出现症状或病情进展时,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症状;对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等。
五、预后
大多数结节病患者预后较好,约有60%-70%的患者可自行缓解。但部分患者可进展为肺纤维化等,导致肺功能严重受损,预后较差。儿童患者的预后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密切关注其生长发育及肺功能变化情况。女性患者在妊娠期间结节病病情可能会有变化,需要在产科和呼吸科医生的共同监测下进行管理。有吸烟史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因为吸烟可能会加重肺部损伤,所以建议患者戒烟。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合并心血管疾病等,在治疗结节病时需要综合考虑基础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