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不齐有什么影响
心律不齐会对心脏功能、全身器官灌注产生不良影响,还会增加血栓形成风险并引发心力衰竭,如影响心脏泵血致全身器官供血异常,心房颤动易致血栓及脑肺栓塞等,长期不控可发展为心力衰竭等。
1.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心律不齐可影响心脏的正常泵血功能。正常情况下,心脏有规律的跳动能保证血液高效地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而心律不齐时,心脏的节律紊乱,可能导致心脏泵血不足。例如,心房颤动这种常见的心律不齐类型,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会使心输出量减少约20%-30%,长期如此会影响心脏向身体各部位供血,进而影响器官的正常功能运转。年龄较大的人群本身心脏功能可能已有所减退,心律不齐对其心脏功能的影响更为显著,会加重心脏负担,加速心脏功能的衰退。对于有基础心脏病史的患者,如冠心病患者,心律不齐可能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因为心脏供血不足的情况下,紊乱的心律进一步干扰了心肌的供血平衡。
2.对全身器官灌注的影响
脑部灌注:心脏泵血异常导致脑部灌注不足时,患者可能出现头晕、黑矇甚至晕厥等症状。如果是慢性的脑部灌注不足,还可能影响认知功能,长期可导致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老年人由于脑血管本身存在一定程度的硬化等问题,脑部灌注对心律不齐更为敏感,心律不齐引发脑部灌注不足时,更容易出现上述症状,且恢复相对较慢。
肺部灌注:心律不齐影响心脏泵血,可能导致肺部淤血。比如一些严重的心律不齐可引起肺循环淤血,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有慢性肺部疾病病史的患者,心律不齐导致的肺部灌注异常可能会使肺部疾病症状加重,因为肺部原本就存在一定的通气或换气功能障碍,再加上心脏泵血异常,进一步影响肺部的气体交换。
肾脏灌注:肾脏灌注不足会影响肾脏的滤过功能,导致尿量减少等情况。长期肾脏灌注不足还可能损害肾功能,引起肾功能不全等问题。对于患有高血压肾病等基础肾脏疾病的患者,心律不齐对肾脏灌注的影响会更加严重,加速肾脏功能的恶化。
3.引发其他健康问题的风险
血栓形成:某些类型的心律不齐,如心房颤动,由于心房收缩异常,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积,从而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血栓一旦脱落,随血液循环可导致脑栓塞、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老年人血管弹性较差,血液黏稠度相对较高,心房颤动时发生血栓的风险更高,一旦发生脑栓塞,可能会导致偏瘫、失语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心力衰竭:长期的心律不齐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心脏长期处于负荷过重或泵血功能异常的状态,最终可能发展为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患者会出现乏力、水肿、呼吸困难等一系列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且预后相对较差。有心肌病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心律不齐更容易诱发心力衰竭,因为他们的心脏本身结构或功能已经存在一定问题,心律不齐进一步加重了心脏的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