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的几个典型疼痛特点
心绞痛具有典型疼痛特点:疼痛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并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等部位;性质常为压榨性、闷痛等;诱因多为体力劳动、情绪激动等;持续时间一般3-5分钟,可自行缓解或经休息、含服硝酸甘油缓解;发作频率可数天或数周一次,也可一日多次,与病情严重程度等相关。
1.疼痛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甚至横贯前胸,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这是因为心肌缺血缺氧时产生的代谢产物刺激心脏内的传入神经末梢,经胸交感神经节和相应的脊髓段(T1-T5)传入大脑,产生痛觉,而这些神经传导路径会将疼痛信号传导至上述部位。不同性别、年龄的人群疼痛放射部位可能存在一定个体差异,但总体范围大致如此。例如,老年患者可能放射部位不典型的情况相对较多;女性患者有时疼痛可能更偏向颈部、咽部等部位。
2.疼痛性质:常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但不尖锐,不像针刺或刀扎样痛,偶伴濒死的恐惧感觉。这是由于心肌缺血时心肌细胞代谢异常,刺激神经产生的特定性质的疼痛感觉。一般来说,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疼痛性质表现相似,但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影响对疼痛的感知敏感度等情况。
3.疼痛诱因: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如愤怒、焦急、过度兴奋等)所诱发,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亦可诱发。当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时,心脏负荷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多,而冠状动脉供血不能相应增加以满足心肌对血液的需求,从而引起心绞痛发作。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其冠状动脉可能已有病变,更容易在上述诱因下发生心绞痛。例如,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时,心脏后负荷增加,更易诱发心绞痛;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管病变,冠状动脉狭窄的发生风险较高,在相同诱因下更易出现心绞痛症状。
4.疼痛持续时间:一般持续3-5分钟。可数分钟自行缓解,或经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这是因为当诱因去除后,心肌耗氧量减少,或者硝酸甘油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使心肌缺血缺氧状态得到改善,疼痛得以缓解。不同年龄人群持续时间可能略有差异,老年患者心绞痛持续时间有时可能稍长,但一般也在较短时间内缓解;而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群可能由于冠状动脉病变相对较重,疼痛持续时间可能相对不典型,但总体仍遵循一般的时间范围规律。
5.疼痛发作频率:可数天或数周发作一次,亦可一日内多次发作。发作频率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病情较重者发作频率可能较高。例如,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频率相对较高,而稳定型心绞痛发作频率相对较低。有冠心病家族史的人群,其发作频率可能相对更高,因为遗传因素可能使他们的冠状动脉更容易出现病变,从而影响发作频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