霰粒肿和麦粒肿区别
霰粒肿因睑板腺出口阻塞致分泌物潴留引发无菌性炎症,麦粒肿由葡萄球菌感染致急性化脓性炎症;霰粒肿起病缓,眼睑有无痛圆形肿块,麦粒肿发病急,有红、肿、热、痛等表现;霰粒肿小的可自吸收,大的可热敷或手术,麦粒肿早期热敷、用抗生素,成脓需切开排脓;二者预后一般较好,但麦粒肿不及时治有并发症风险;儿童患两病家长要多留意,老年人恢复慢且有基础病风险高,需注重眼部卫生及及时就医
一、病因方面
霰粒肿:主要是由于睑板腺出口阻塞,导致腺体的分泌物潴留在睑板内,对周围组织产生慢性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无菌性炎症。多见于青少年或中年人,可能与睑板腺分泌功能旺盛、饮食习惯等有关,比如长期爱吃油腻食物的人群相对更易患霰粒肿。
麦粒肿:是由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常因不注意眼部卫生,用脏手揉眼等导致细菌感染睑腺而发病,比如儿童如果经常用手接触眼部且手部卫生不佳,就容易引发麦粒肿。
二、临床表现方面
霰粒肿:一般起病缓慢,眼睑皮下可触及无疼痛的圆形肿块,大小不一,小的如米粒,大的可如黄豆。肿块对应的睑结膜面呈紫红色或灰红色隆起。一般无明显症状,较大的霰粒肿可能会引起眼睑沉重感。
麦粒肿:发病较急,初起时眼睑局部会出现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随着病情发展,可形成硬结,疼痛加剧,数日后硬结变软,可形成黄色脓点。外麦粒肿的脓点出现在皮肤面,内麦粒肿的脓点出现在睑结膜面。
三、治疗方面
霰粒肿:小的无症状的霰粒肿有时可自行吸收。对于较大的霰粒肿,可通过热敷促进吸收,也可考虑手术切除,手术适用于霰粒肿较大、影响外观或长期不消退的情况。
麦粒肿:早期可通过局部热敷,促进炎症消退,每天热敷3-4次,每次15分钟左右。同时可局部应用抗生素滴眼液或眼膏,如出现全身感染症状,可口服抗生素。当麦粒肿形成脓肿后,应切开排脓,但外麦粒肿切口在皮肤面,与睑缘平行;内麦粒肿切口在睑结膜面,与睑缘垂直。
四、预后方面
霰粒肿:经过适当治疗,预后一般较好,手术切除后复发概率相对较低,但如果不注意眼部健康,仍有再次发病可能。
麦粒肿: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若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可能会引起眼睑蜂窝织炎等严重并发症,尤其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更需重视及时治疗。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患霰粒肿或麦粒肿时,由于其表达能力有限,家长要更加留意孩子眼部情况。儿童患麦粒肿时,因怕痛可能不配合治疗,家长需帮助孩子保持眼部清洁,按时热敷和用药。在治疗霰粒肿时,较小的儿童手术耐受性较差,需在专业医生评估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患霰粒肿或麦粒肿时,恢复相对较慢。同时老年人可能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麦粒肿若发生感染扩散,风险更高,要更加注重眼部卫生,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及时就医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