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是指什么
主动脉夹层是主动脉腔内血液从内膜撕裂处进入中膜致中膜分离形成真假腔分离状态。发病机制与主动脉壁结构强度异常、高血压、遗传性结缔组织病等有关;临床表现有突发剧烈撕裂样胸痛、血压异常、脏器缺血表现;诊断靠CTA、MRA、主动脉造影等影像学检查;年龄上中老年高发,性别上男性多于女性,不良生活方式等增加发病风险,特殊人群需密切监测。
一、发病机制
主动脉壁由内膜、中膜和外膜构成,正常情况下三层结构紧密贴合。当主动脉中层囊性坏死、退行性变等导致其结构和强度异常时,承受血流压力时,内膜容易破裂,血液冲入中层,形成夹层。高血压是重要的诱发因素,长期高血压使得主动脉壁承受过高压力,增加内膜撕裂风险;遗传性结缔组织病患者,如马方综合征等,其主动脉壁结构本身存在缺陷,更易发生主动脉夹层。
二、临床表现
疼痛:突发的剧烈胸痛是常见表现,疼痛呈撕裂样、刀割样,可放射至背部、腹部等部位,疼痛程度剧烈且持续不缓解,这是因为夹层血肿刺激周围组织及神经所致。
血压异常:患者多有高血压表现,发病时由于疼痛等应激因素,血压常进一步升高,而若夹层累及主动脉分支导致脏器缺血时,也可能出现血压降低情况。
脏器缺血表现:根据夹层累及的主动脉分支不同,会出现相应脏器缺血表现,如累及冠状动脉可出现心肌缺血、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表现;累及脑动脉可出现头晕、晕厥、偏瘫等脑缺血症状;累及肾动脉可出现腰痛、少尿、无尿等肾功能受损表现等。
三、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CT血管造影(CTA):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内膜撕裂口位置以及累及的范围,是常用的重要检查方法,可快速准确获取主动脉形态学信息。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软组织分辨力高,无需对比剂即可显示主动脉夹层情况,尤其适合对碘对比剂过敏的患者,但检查时间相对较长,对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等情况有一定限制。
主动脉造影:曾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金标准”,可明确显示夹层病变,但属于有创检查,目前多作为CTA等初步检查后的补充或用于介入治疗前评估。
四、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
年龄: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中老年人群相对高发,随着年龄增长,主动脉壁发生退行性变等改变,增加了主动脉夹层发生风险。
性别:一般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可能与男性高血压发病率相对较高、生活中承受更多压力等因素有关。
生活方式:长期高盐饮食、大量吸烟、酗酒、长期精神紧张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升高血压,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等,进而增加主动脉夹层发病风险。有高血压病史且未良好控制血压的人群,更是主动脉夹层的高危人群,需积极控制血压、改善生活方式来降低发病风险。对于特殊人群如患有遗传性结缔组织病的患者,无论年龄、性别,都要更加密切关注主动脉情况,因为其主动脉壁基础结构异常,更易发生主动脉夹层,需定期进行相关检查监测主动脉形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