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不同时段运动需考量不同情况,晨起宜选舒缓运动如慢速散步且时间不宜过长;下午因体温等状态佳且血小板聚集性低,适合中等强度快走等,不同工作人群需注意时间强度安排;傍晚利于代谢废物排出可慢跑等,但有睡眠问题及夜间高血压等人群需注意时间强度,特殊小龄患者需严格监护低强度短时间运动
一、晨起时段
1.风险与考量:晨起后人体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心率易出现波动,此时进行剧烈运动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对于有动脉粥样硬化的人群,晨起运动宜选择较为舒缓的方式,如慢速散步等。因为快速、高强度运动可能会使血压急剧升高,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血管的负担。例如,相关研究表明,晨起即刻进行剧烈运动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其血压波动幅度明显大于选择温和运动方式的患者。
2.适用人群与建议:一般年龄较大、晨起后身体机能相对较弱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较为适合。此类人群通过慢速散步等温和运动,可逐渐唤醒身体机能,且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血液循环,但要注意运动时间不宜过长,以10-15分钟左右为宜,根据自身身体耐受情况逐步调整。
二、下午时段
1.优势体现:下午人体的体温、肌肉力量、灵敏度等处于相对较好的状态。研究显示,下午时人体的血小板聚集性相对较低,此时进行适当运动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更为有利。例如,有研究数据表明,下午进行中等强度运动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其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其他时段进行相同运动强度运动的患者。中等强度运动可选择快走,速度一般控制在每分钟100-120步左右,运动时间可控制在30-40分钟。
2.不同人群差异:对于生活方式较为规律、白天工作相对轻松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下午是比较合适的运动时间。但如果是从事体力劳动强度较大工作的人群,需注意运动时间与工作时间的合理安排,避免运动后过度疲劳影响工作状态,同时运动强度也需根据自身身体恢复情况进行调整。
三、傍晚时段
1.运动适宜性:傍晚时分,人体经过一天的活动,身体已得到一定程度的预热。此时进行运动有助于促进一天中积累的代谢废物排出,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脂、血糖等指标改善有一定帮助。可以选择慢跑等运动方式,慢跑速度一般控制在每分钟80-100步,运动时间可在20-30分钟。不过,对于有夜间睡眠问题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需注意运动时间不宜过晚,以免过度兴奋影响睡眠,进而对动脉粥样硬化病情产生不利影响。
2.特殊人群注意:有夜间高血压病史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傍晚运动时要密切关注血压变化情况,运动强度和时间需适当调整,避免运动后血压过度波动。而对于年龄较小但因遗传等因素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的特殊人群(虽然较为罕见),傍晚运动需在家长严格监护下进行,运动方式和强度要严格遵循儿童安全运动原则,以低强度、短时间运动为主,如亲子慢走等,确保运动安全且能起到一定的健康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