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手术怎么做
主动脉夹层的治疗包括术前准备、手术方式及术后护理。术前要病情评估、完善检查、患者准备;手术方式有传统开胸手术(适用于复杂情况,操作需考虑不同年龄性别解剖特点)和腔内修复术(影像引导下经血管途径操作,需考虑基础病史患者情况);术后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伤口护理、管道护理、康复指导及长期随访,各环节需根据不同年龄、性别等个体化处理。
一、术前准备
1.病情评估: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以及辅助检查,如胸部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等明确主动脉夹层的分型、范围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性别、有基础病史(如高血压、心脏病等)的患者,评估其手术耐受能力,比如高血压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合适范围以降低手术风险。
2.完善检查: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以及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全面了解患者身体状况。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可能还需评估其心肺功能储备情况。
3.患者准备:患者需禁食、禁水,做好皮肤准备等,心理上需进行疏导,缓解其紧张情绪。
二、手术方式
1.传统开胸手术
操作过程:患者取仰卧位,在胸部做较长的切口,暴露主动脉病变部位。然后阻断主动脉血流,根据病变情况进行人工血管置换或修复等操作。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手术操作需考虑其胸廓等解剖结构特点,儿童患者胸廓发育尚未成熟,手术切口选择和操作精细度要求更高;女性患者可能因乳房等解剖结构与男性不同,在切口选择上需兼顾美观与手术操作。
适用情况:适用于一些复杂的主动脉夹层情况,如病变范围较广、累及重要分支血管等。
2.腔内修复术
操作过程:通过股动脉等血管途径,将带膜支架输送至主动脉病变部位,利用支架的膨胀将病变血管隔绝。手术在影像引导下进行,相对创伤较小。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高血压患者需在术中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老年患者因血管弹性差等因素,操作时需更加轻柔准确。
三、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
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术后早期需频繁监测,因为主动脉夹层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较为关键。不同年龄患者生命体征的正常范围不同,需准确判断异常情况。
伤口护理: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观察有无渗血、渗液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伤口的保护,避免搔抓等导致伤口感染;女性患者如术后有乳房附近切口,需关注切口对乳房外观及功能的影响。
2.管道护理
引流管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时拔除引流管。
3.康复与随访
康复指导: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进行逐步的康复锻炼,如术后早期的床上活动,逐渐过渡到下床活动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康复进度需个体化制定,老年患者康复速度可能较慢,需给予更多耐心和指导。
长期随访:患者需定期进行复查,包括影像学检查等,监测主动脉情况,以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