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胸腔积液的注意事项
抽胸腔积液操作需注意:操作前要评估患者病史、呼吸等情况,向患者及家属告知风险并签同意书,准备好物品;操作中选择合适部位,规范进针抽液,控制量,关注特殊患者反应;操作后护理穿刺部位,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等,记录并嘱患者随访。
一、操作前的注意事项
1.患者评估
需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是否有凝血功能障碍等病史,若有凝血功能障碍可能增加操作中出血风险。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患者身体各器官功能发育未完善,评估时更要细致;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肺疾病等,会影响操作过程中的耐受情况。要评估患者的呼吸状况、胸腔积液量等,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CT等)明确胸腔积液的具体情况,以确定穿刺的部位、进针深度等。
向患者及家属充分告知抽胸腔积液的目的、大致过程、可能存在的风险等,如可能出现的气胸、出血、感染等风险,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物品准备
准备好穿刺包、无菌手套、利多卡因(用于局部麻醉)、注射器、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必要时)等物品,并检查物品的有效期和完整性。
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1.穿刺部位选择
一般选择胸部叩诊实音最明显的部位进行穿刺,通常取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有时也可选择腋中线第6-7肋间或腋前线第5肋间,但要避免在第9肋间以下穿刺,以防损伤腹腔脏器。对于儿童患者,穿刺部位的选择要更加谨慎,根据胸腔积液的具体分布情况,结合儿童胸廓的解剖特点来准确选择,尽量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2.操作过程规范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穿刺过程中要防止污染。进针时要缓慢,当进入胸腔后,要控制抽液的速度和量,首次抽液不超过700ml,以后每次抽液量不超过1000ml,避免因快速大量抽液导致纵隔突然移位,引起急性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对于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由于其心肺功能相对较弱,更要密切观察抽液过程中的反应,如患者的呼吸、面色等情况,一旦出现异常要立即停止抽液。
三、操作后的注意事项
1.穿刺部位护理
穿刺结束后,要按压穿刺部位止血,然后覆盖无菌纱布并固定。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等情况,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防止感染。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避免其搔抓穿刺部位,加强对穿刺部位的看护。
2.患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术后的生命体征,如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观察患者有无胸痛、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若出现胸痛加剧、呼吸困难加重等情况,要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如胸部X线检查等,以明确是否出现气胸等并发症,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于老年患者和有基础心肺疾病的患者,要加强病情观察的频率和力度,因为这类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
3.记录与随访
详细记录抽胸腔积液的过程,包括抽液量、患者的反应等情况。告知患者在术后要注意休息,按照医嘱进行后续的治疗和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诊。对于儿童患者,要向家属强调随访的重要性,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