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蚊症成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玻璃体液化与后脱离,随年龄增长易发生,长期高度近视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速;二是眼部疾病相关,葡萄膜炎致眼内细胞入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裂孔或脱离可因视网膜病变及玻璃体液化进入引发;三是其他因素,眼内出血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致血液入玻璃体混浊,眼部外伤致玻璃体出血、视网膜损伤等引发。
一、玻璃体液化与后脱离
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玻璃体逐渐发生液化。玻璃体原本是一种透明的胶冻状物质,年龄增加时,玻璃体内的水分增多,胶状成分减少,从而导致玻璃体液化。一般来说,40岁以上的人群发生玻璃体液化的概率会明显增加。在玻璃体液化的过程中,原本紧密连接的玻璃体纤维会发生分离,进而引起玻璃体后脱离。对于中老年人,尤其是60岁以上的人群,玻璃体后脱离较为常见,这是导致飞蚊症的一个重要原因。
2.生活方式影响: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也可能加速玻璃体的液化和后脱离。例如,长期高度近视的人群,眼轴变长,会对玻璃体产生牵拉作用,使得玻璃体更容易发生液化和后脱离。此外,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过度用眼的人群,也可能增加飞蚊症的发生风险。比如,长期从事文字工作、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的人群,由于眼睛持续处于紧张状态,眼内代谢发生变化,可能促使玻璃体提前出现退变。
二、眼部疾病相关
1.葡萄膜炎:当发生葡萄膜炎时,炎症会导致眼内的细胞等成分进入玻璃体,引起玻璃体混浊,从而出现飞蚊症的症状。葡萄膜炎的发生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例如,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容易并发葡萄膜炎,进而出现飞蚊症。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发生葡萄膜炎,但青壮年相对更为多见。
2.视网膜裂孔或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裂孔的形成可能是由于视网膜变性等原因引起,当视网膜出现裂孔后,液化的玻璃体可能通过裂孔进入视网膜下,引起视网膜脱离,同时也会导致玻璃体混浊,表现为飞蚊症。这种情况在高度近视患者中较为常见,因为高度近视患者的视网膜相对较薄,更容易出现变性等病变。视网膜脱离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因此需要引起重视。
三、其他因素
1.眼内出血:眼内的一些血管性疾病可能导致眼内出血,血液进入玻璃体后会引起玻璃体混浊,出现飞蚊症。例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可能会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破裂出血,血液进入玻璃体后就会导致飞蚊症。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对视网膜血管造成损害,是眼内出血导致飞蚊症的高危人群之一,不同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都可能发生,且随着病程的延长,发生风险逐渐增加。
2.外伤:眼部受到外伤时,可能会导致玻璃体出血、视网膜损伤等,从而引起飞蚊症。比如,眼部被钝器击打、眼球穿通伤等情况,都可能造成眼内结构的损伤,进而出现飞蚊症的症状。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因为眼部外伤而发生飞蚊症,儿童在玩耍过程中如果受到眼部外伤,也需要高度警惕飞蚊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