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炎怎样引起的
附件炎是女性输卵管和卵巢发生的炎症,其引起原因包括病原体感染(外源性病原体如性传播的沙眼衣原体等,内源性病原体如阴道内菌群失调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宫腔操作感染(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等)、经期卫生不良、邻近器官炎症蔓延(如阑尾炎、腹膜炎等蔓延)以及其他因素(性生活过早、性伴侣过多、免疫力下降等),不同人群需注意相应预防要点
病原体感染
外源性病原体:主要是性传播感染的病原体,如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等。女性若有不安全的性行为,如多个性伴侣、无保护性交等,就容易感染这些病原体,进而引发附件炎。例如,有研究表明,沙眼衣原体感染在性活跃的年轻女性中较为常见,且与附件炎的发生密切相关。
内源性病原体:来自阴道内的病原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等。女性阴道内正常定植的菌群在某些情况下,如阴道菌群失调时,这些内源性病原体可能上行感染至输卵管、卵巢,引起附件炎。比如,长期使用抗生素、频繁阴道灌洗等都可能破坏阴道的正常菌群平衡,增加内源性病原体感染的风险。
宫腔操作感染
刮宫术:如人工流产刮宫术、诊断性刮宫等。在进行这些宫腔操作时,如果手术器械消毒不严格,或者手术操作过程中没有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病原体就有可能进入宫腔,进而蔓延至输卵管、卵巢,引发附件炎。
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造影术等:这些宫腔操作也可能将外界的病原体带入宫腔,导致感染,引发附件炎。
经期卫生不良
女性在月经期间,宫颈口处于开放状态,此时如果不注意卫生,使用不洁的卫生巾、卫生棉条,或者在月经期间进行性交等,病原体容易侵入生殖道,上行感染至附件,引起附件炎。例如,月经期间细菌容易滋生,若卫生措施不到位,就为病原体感染提供了可乘之机。
邻近器官炎症蔓延
当周围器官发生炎症时,炎症可直接蔓延至附件引起附件炎。如阑尾炎,阑尾与女性附件相邻,阑尾的炎症可通过直接蔓延波及右侧输卵管及卵巢,引发附件炎。另外,腹膜炎等炎症也可能蔓延至附件部位,导致附件炎症的发生。
其他因素
性生活过早、性伴侣过多:年轻女性如果性生活开始过早,且性伴侣较多,会增加感染病原体的机会,从而更容易患上附件炎。这是因为过早开始性生活,生殖系统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局部抵抗力相对较低;而多个性伴侣会使感染病原体的风险大幅上升。
免疫力下降:当女性身体免疫力低下时,如患有慢性疾病、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情况,身体对病原体的抵御能力减弱,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增加附件炎的发病几率。例如,长期熬夜会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免疫功能调节,使身体处于相对脆弱的状态,容易被病原体感染而引发附件炎。
对于特殊人群,如青春期女性,由于生殖系统尚在发育中,相对更容易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更应注意保持经期卫生、避免过早性生活等;而更年期女性,身体免疫力逐渐下降,也需要关注自身健康,积极预防附件炎的发生。育龄期女性则要特别注意性生活卫生,减少宫腔操作的不必要风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