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膜下出血的原因
结膜下出血可由眼部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引发。眼部局部因素包括眼外伤、眼部手术、眼部炎症;全身因素涵盖高血压、凝血功能障碍、动脉硬化、剧烈咳嗽或呕吐,不同因素对不同年龄段人群影响各异,如眼外伤可致儿童或成年人结膜下出血,高血压长期未控者风险高,老年人易因动脉硬化发病等。
一、眼部局部因素
1.眼外伤:眼部受到外力撞击等情况时,比如用手揉眼过度用力、眼部被物体碰到等,眼部的小血管可能会破裂,从而导致结膜下出血。例如,儿童在玩耍时不小心碰到眼睛,就可能引发结膜下出血;成年人进行一些剧烈运动,如拳击等,也可能因眼外伤出现结膜下出血情况。
2.眼部手术:进行眼部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对眼部血管造成影响,术后也可能出现结膜下出血。像白内障手术等眼部手术,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或者术后恢复阶段,都存在发生结膜下出血的可能,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的患者都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尤其是本身存在凝血功能轻微异常等情况的患者相对更易发生。
3.眼部炎症:一些眼部炎症性疾病,如结膜炎等,炎症刺激会使得结膜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进而容易导致血管破裂出血。例如,患有细菌性结膜炎的患者,炎症因子会刺激结膜血管,增加其通透性,引发结膜下出血,不同年龄段都可能患病引发该情况,而长期不注意眼部卫生的人群相对更易罹患结膜炎进而出现结膜下出血。
二、全身因素
1.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稳定,血压突然升高时,会使得眼部结膜的小血管承受过大的压力,从而容易破裂出血。对于不同年龄段的高血压患者都有影响,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血管弹性相对较差等因素,更易因血压波动出现结膜下出血;而年轻的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佳,也可能发生这种情况。一般来说,长期患有高血压且未规律服药控制血压的人群风险更高。
2.凝血功能障碍:某些血液系统疾病会导致凝血功能出现问题,比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患者体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受到影响,容易出现自发性的结膜下出血。不同年龄均可发病,儿童如果患有先天性的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就可能在较小时出现结膜下出血情况;成年人如果患上获得性的凝血功能障碍疾病,也会引发该症状,有相关血液系统疾病病史的人群需要特别关注。
3.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患者的血管弹性下降,血管壁变得脆弱,容易破裂出血。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硬化的发生率会增加,所以老年人相对更易因动脉硬化出现结膜下出血。长期患有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容易并发动脉硬化,进而增加结膜下出血的风险。
4.剧烈咳嗽或呕吐:剧烈咳嗽时胸腔内压力突然升高,会传导至眼部血管,导致结膜血管破裂;剧烈呕吐时腹腔内压力急剧升高,也会影响到眼部血管压力,引起结膜下出血。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因为剧烈咳嗽或呕吐出现这种情况,比如儿童患上呼吸道感染剧烈咳嗽时、成年人因肠胃疾病剧烈呕吐时都有可能发生,本身存在呼吸系统或消化系统基础疾病的人群在病情发作时更易出现这种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