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传导阻滞的原因包括先天性因素、退行性病变、心肌病变、药物和毒素影响、电解质紊乱等;治疗有药物治疗、起搏器治疗及病因治疗,药物治疗有限,严重者需起搏器治疗,还需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一、心脏传导阻滞的原因
心脏传导阻滞是指心脏电信号在传导过程中出现延迟或阻滞现象,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先天性因素:部分婴儿可能因胚胎发育过程中心脏传导系统发育异常而出现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这与遗传因素以及孕期的一些不良环境因素(如感染等)可能有关,胎儿在子宫内的发育环境异常影响了心脏传导系统的正常形成。
退行性病变:随着年龄增长,心脏传导系统可发生退行性改变,如纤维化等,这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年龄的增长使得心脏组织逐渐出现老化,导致电信号传导功能受到影响。
心肌病变:各种心肌疾病,如冠心病引起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导致心肌组织坏死、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影响心肌结构和功能,都可能干扰心脏电信号的正常传导。例如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进而影响心脏传导系统的电活动。
药物和毒素影响:某些药物如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等)、化疗药物等可能影响心脏传导,一些毒素(如酒精中毒等)也可对心脏传导系统产生不良作用,药物或毒素干扰了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从而导致传导阻滞。
电解质紊乱: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或低钾血症等,会影响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和传导性,进而引发心脏传导阻滞。例如高钾血症时,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降低,动作电位0相上升速度减慢,导致传导速度减慢甚至阻滞。
二、心脏传导阻滞的治疗
药物治疗:目前用于治疗心脏传导阻滞的药物相对有限,一些药物可尝试用于提高心率等,但需谨慎使用。例如阿托品可用于治疗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引起的房室传导阻滞,它能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加快心率。
起搏器治疗:对于严重的心脏传导阻滞,尤其是影响心脏泵血功能、出现头晕、黑矇、晕厥等症状的患者,起搏器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起搏器可以发放电脉冲,刺激心脏跳动,维持正常的心率和心脏功能。对于儿童患者,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评估起搏器植入的必要性,充分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等因素,确保起搏器的型号和参数选择适合儿童的生理特点;老年人安装起搏器时要考虑其整体健康状况,包括是否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病等;女性患者在起搏器植入过程中需注意手术对乳房等部位可能产生的影响及术后护理;有特殊生活方式的患者(如经常进行剧烈运动等)可能需要选择具有相应适应功能的起搏器;有病史的患者如曾有心肌梗死等病史,在安装起搏器时要综合评估心脏的整体情况。
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引起心脏传导阻滞的原发疾病是关键。例如治疗冠心病,可通过改善心肌供血(如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来改善心肌缺血状况,从而可能改善心脏传导阻滞;对于心肌病患者,根据具体类型进行相应的治疗,如针对扩张型心肌病的心力衰竭等进行综合治疗,以稳定心肌功能,可能对心脏传导阻滞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