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卵圆孔未闭严重程度分情况,大部分无症状者不严重,部分有潜在风险;治愈方法主要是介入治疗(常用,创伤小、恢复快,部分不适合介入者可选外科手术);不同人群注意事项不同,一般成年人定期检查、健康生活,孕期女性密切监测,老年人群加强监测、避免加重心脏负担因素
一、成年卵圆孔未闭的严重程度
卵圆孔是胎儿时期心脏房间隔上的一个生理性通道,通常在出生后1年左右闭合,但约25%-34%的成年人卵圆孔未闭。其严重程度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一般情况:大部分成年人卵圆孔未闭无明显症状,对心脏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这种情况下通常不严重。例如,一项对大量成年人卵圆孔未闭患者的长期随访研究发现,约60%-70%的无症状卵圆孔未闭患者在多年随访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心血管事件。
有潜在风险情况:当存在某些诱因时,卵圆孔未闭可能会带来一定风险。比如,对于存在偏头痛的成年人,卵圆孔未闭可能是偏头痛的一个相关因素,研究表明约30%-40%的偏头痛患者合并卵圆孔未闭;另外,卵圆孔未闭还可能与反常栓塞有关,即静脉系统的血栓通过未闭的卵圆孔进入动脉系统,导致脑栓塞等严重事件,虽然这种情况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后果严重。
二、成年卵圆孔未闭的治愈方法
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成年卵圆孔未闭的主要方法。通过心导管技术,将封堵器送至卵圆孔未闭处进行封堵,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该方法创伤小,恢复快。例如,临床研究显示,介入治疗卵圆孔未闭的成功率较高,可达90%以上,术后患者的相关症状(如偏头痛等)改善率也较为显著。一般适用于有明确临床症状且符合介入治疗指征的成年患者,如存在明显偏头痛且经评估与卵圆孔未闭相关、有反常栓塞风险等情况的患者。但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合并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等的患者可能不适合介入治疗。
外科手术:相对较少采用,主要用于一些不适合介入治疗的复杂情况。外科手术需要开胸,创伤较大,恢复时间较长,目前临床上更多是作为介入治疗的补充手段。
三、不同人群成年卵圆孔未闭的注意事项
一般成年人:若卵圆孔未闭无明显症状,应定期进行心脏检查,如超声心动图等,监测卵圆孔未闭的情况以及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同时,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以维持心脏的良好状态。对于存在偏头痛等相关症状且合并卵圆孔未闭的患者,除了上述生活方式调整外,还需遵循医生的建议,必要时考虑介入治疗等干预措施。
特殊人群
女性孕期:孕期女性合并卵圆孔未闭需要特别关注。随着孕期身体负担加重,心脏负荷增加,卵圆孔未闭可能会有一定变化。应定期进行产科检查和心脏相关检查,密切监测心脏功能和自身症状。如果出现心慌、气短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老年人群:老年人卵圆孔未闭时,由于机体功能衰退,对心脏病变的耐受能力下降。更要加强心脏监测,注意观察是否出现头晕、乏力等可能与卵圆孔未闭相关的症状。在生活中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等可能加重心脏负担的因素,一旦出现异常情况需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