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白内障
白内障可通过视力下降、视物模糊感等症状表现,需进行视力、裂隙灯、眼压等眼部检查,还需考虑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相关因素,老年人是高发人群,儿童先天性白内障与遗传等有关,长期紫外线暴露、吸烟、糖尿病、葡萄膜炎等也与白内障发生相关。
一、症状表现观察
1.视力下降:这是白内障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症状。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若发现视力逐渐下降,且无法用近视、远视等常见屈光不正来解释时,需警惕白内障。例如,一些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原本清晰的视力开始变得模糊,看东西越来越不清楚,可能就是白内障在作祟。对于儿童白内障患者,家长可能会发现孩子对原本感兴趣的事物(如玩具、书本等)的关注度降低,这也可能是视力下降的表现。
2.视物模糊感:患者会感觉眼前像有一层雾遮挡,看东西不清楚。这种模糊感可能会逐渐加重,而且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都可能出现。比如在明亮的光线下,视物模糊的情况可能也不会有明显改善。
二、眼部检查
1.视力检查:通过视力表进行视力测定,明确视力下降的程度。如果裸眼视力或矫正视力低于正常范围(一般正常视力标准为1.0左右),就需要进一步排查白内障等眼部问题。对于儿童,可能需要采用儿童专用的视力测试方法,如卡通形象视力测试等,来准确评估其视力情况。
2.裂隙灯检查:这是诊断白内障非常重要的检查方法。医生可以通过裂隙灯清晰地观察到晶状体的情况。正常晶状体是透明的,而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可能会出现混浊。通过裂隙灯可以观察到混浊的部位、范围以及程度等。例如,可以看到晶状体皮质、核或后囊下等部位是否有混浊的迹象,混浊是点状、片状还是弥漫性等。
3.眼压检查:白内障患者可能同时伴有眼压异常情况,通过眼压计测量眼压,确保眼压在正常范围内。因为一些青光眼等疾病也可能导致类似白内障的视力下降等症状,而眼压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眼压的正常范围略有差异,一般成人眼压正常范围在10~21mmHg之间。
三、其他相关因素考虑
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白内障的发生率会逐渐增加。老年人是白内障的高发人群,这与晶状体随着年龄增长发生退行性改变有关。但近年来,儿童先天性白内障也较为常见,这与遗传、孕期母亲的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例如,孕期母亲感染风疹等病毒,可能会增加胎儿患先天性白内障的风险。
2.生活方式因素: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的人群,如长时间从事户外工作且没有做好眼部防晒的人,患白内障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紫外线会损伤晶状体,导致晶状体混浊。另外,长期吸烟的人群,其患白内障的几率也比不吸烟人群高,吸烟产生的有害物质可能会影响晶状体的代谢等。
3.病史因素:一些全身性疾病也与白内障的发生相关。例如,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影响晶状体的代谢,容易引发白内障。还有眼部的一些既往病史,如葡萄膜炎等,也可能导致晶状体混浊,进而引发白内障。对于有这些病史的人群,需要更加密切地关注视力变化,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白内障并进行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