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子宫腺肌症
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的常见妇科疾病,发病与内膜种植、基底层细胞增生有关,临床表现有月经异常、痛经、子宫增大,诊断靠影像学和血清学检查,对育龄期女性可能影响生育,绝经期女性症状可能缓解但需定期检查,生活中要保持良好心态、注意经期卫生,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人群风险高需密切关注。
一、子宫腺肌症的定义
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导致的一种常见妇科疾病。
二、发病机制
1.内膜种植:经血逆流等因素可能使子宫内膜碎片种植到子宫肌层。例如,在月经期时,部分子宫内膜组织通过输卵管逆流进入盆腔,进而种植在子宫肌层并生长。
2.基底层细胞增生:子宫肌层的基底层细胞可能异常增生,侵入到肌层的间质中,从而引发子宫腺肌症。
三、临床表现
1.月经异常:多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研究表明,约50%以上的子宫腺肌症患者会出现月经量增多,这是因为子宫肌层病变影响了子宫的收缩功能,导致血管破裂出血增多。
2.痛经: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是常见症状,疼痛多位于下腹深部及腰骶部,且往往随着月经周期而逐渐加剧。一般在月经来潮前一周左右开始出现,月经来潮的第一日最为剧烈,以后逐渐减轻,月经结束后疼痛消失。这种痛经可能与病灶出血刺激子宫收缩有关。
3.子宫增大:妇科检查可发现子宫呈均匀性增大,质地较硬,一般为孕12周大小左右,但也有少数患者子宫增大不明显。
四、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常用的筛查方法,可发现子宫肌层增厚、回声不均匀等表现,还能观察到是否有子宫腺肌瘤形成。经腹部超声检查可发现子宫肌层增厚,局部可能有低回声或无回声区;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更具优势,能更清晰地显示子宫肌层的病变情况。
磁共振成像(MRI):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能够准确判断子宫肌层病变的范围和程度,但由于检查费用较高,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
2.血清学检查:CA125可能会轻度升高,但该指标缺乏特异性,不能仅依靠CA125来诊断子宫腺肌症,不过在鉴别诊断等方面有一定参考价值。
五、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1.育龄期女性:可能会影响生育,部分患者会出现受孕困难的情况。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需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等因素综合评估生育方案,可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治疗后再尝试受孕。
2.绝经期女性:随着绝经,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部分患者的症状可能会有所缓解,但仍需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监测子宫的情况,因为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病情变化。
3.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的精神压力过大可能会对子宫腺肌症患者的病情产生一定影响,建议保持良好的心态,通过适当的运动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同时,要注意经期卫生,避免经期剧烈运动和性生活等,以减少经血逆流等可能的致病因素。
4.有相关病史人群:如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的女性,发生子宫腺肌症的风险相对较高,这类人群需要更加密切地关注自身月经及盆腔情况,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子宫腺肌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