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手术有何风险
白内障手术存在多种风险,包括感染风险(总体发生率约0.05%-0.1%,糖尿病患者风险升高需严格控血糖)、出血风险(前房出血发生率1%-3%,眼后段出血少见,高血压患者需控血压)、眼压升高风险(术后发生率5%-10%,青光眼或高危人群风险更高需监测)、人工晶状体相关风险(位置异常约0.5%-1%,光学质量问题少数)、角膜相关风险(角膜水肿轻度1-2周消退,严重影响视力,高龄风险高;角膜散光发生率5%-10%,角膜不规则者风险增加)、眼内炎风险(极低但严重,糖尿病等免疫低下患者风险高需严格注意眼部卫生)。
一、感染风险
白内障手术属于有创操作,存在感染的可能。尽管现代手术环境的消毒等措施较为严格,但仍有极小概率发生眼内感染。例如,相关研究统计显示,总体感染发生率约在0.05%-0.1%左右。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发生感染的风险可能会有所升高。这类患者在术前需严格控制血糖,以降低感染风险。
二、出血风险
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眼内出血情况。前房出血较为常见,发生率大概在1%-3%左右;而眼后段出血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可能会对视力恢复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佳,在手术中及术后出血的风险会增加。所以高血压患者术前应将血压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一般收缩压尽量控制在160mmHg以下等。
三、眼压升高风险
术后有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眼压升高的情况,称为术后高眼压。其发生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手术创伤引起的炎症反应等有关。一般发生率在5%-10%左右。对于本身患有青光眼或具有青光眼高危因素的人群,如家族中有青光眼病史等,术后眼压升高的风险相对更高。这类人群术后需要密切监测眼压变化。
四、人工晶状体相关风险
1.位置异常:人工晶状体可能出现移位、偏位等情况,发生率约在0.5%-1%左右。这可能与手术操作、术后眼部受到外力等因素有关。对于一些高度近视等特殊眼部情况的患者,发生人工晶状体位置异常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
2.光学质量问题: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人工晶状体相关的光学问题,如视物变形等。这与人工晶状体的设计、患者自身眼部情况等多种因素相关。
五、角膜相关风险
1.角膜水肿:手术过程中对角膜内皮的损伤可能导致术后角膜水肿,一般轻度的角膜水肿可在术后1-2周逐渐消退,但严重的角膜水肿可能会影响视力恢复。对于一些高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本身数量相对较少,发生角膜水肿的风险可能更高。
2.角膜散光:手术可能会引起角膜散光,导致术后视力矫正不理想。其发生率与手术方式等因素有关,一般在5%-10%左右。对于本身存在角膜不规则等情况的患者,术后角膜散光的风险可能增加。
六、眼内炎风险
眼内炎是白内障手术非常严重的并发症,虽然发生率极低,约在0.01%-0.1%左右,但一旦发生可严重损害视力,甚至导致眼球丧失。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等发生眼内炎的风险相对较高,这类患者需要更加严格地遵循术前、术后的各项注意事项,如严格眼部卫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