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卡他性结膜炎
卡他性结膜炎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急性结膜炎症,多见于春秋季,可散发或集体流行;病因主要是细菌感染;临床表现有眼部刺激症状、分泌物增多、结膜充血,不同人群表现有特点;诊断通过眼部检查,包括裂隙灯检查、分泌物涂片及培养;治疗用局部抗生素滴眼液,预防要注意眼部卫生、避免交叉感染、增强体质。
病因
细菌感染:主要致病菌为肺炎双球菌、Koch-Weeks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通常是由于不注意眼部卫生,用脏手揉眼、与患者共用毛巾等个人物品等途径导致细菌侵入结膜而引发炎症。例如,肺炎双球菌感染引起的结膜炎,其致病性较强,可在短时间内导致较为明显的眼部症状。
临床表现
症状
眼部刺激症状:患者常出现眼部异物感、灼热感、刺痛感等,部分患者还可伴有畏光、流泪等症状。例如,患者会感觉眼睛里像有东西在摩擦,并且在光线较强时眼睛会不自主流泪。
分泌物增多:分泌物为黏液性或脓性,早晨起床时,由于夜间分泌物积聚,可导致上下眼睑被分泌物黏住,难以睁开眼睛。分泌物的性质和量可因致病菌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肺炎双球菌感染引起的分泌物多为脓性。
结膜充血:结膜血管扩张充血,呈现出鲜红色,以睑结膜和穹窿结膜最为明显。严重时,整个结膜都可出现明显的充血表现。
不同人群表现特点
儿童:儿童患卡他性结膜炎时,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可能更易出现揉眼等行为。而且儿童的眼部防御机制相对较弱,感染后病情发展可能相对较快,需更加注意眼部卫生的护理,避免交叉感染给其他儿童。
成年人:成年人患病后,一般能较准确描述眼部不适症状,在治疗依从性上相对较好,但也需注意避免将疾病传播给他人,如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洗脸盆等物品。
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同时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患卡他性结膜炎时,要更加关注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眼部疾病的恢复,同时在治疗眼部疾病时要考虑药物与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等问题。
诊断
眼部检查
裂隙灯检查:通过裂隙灯可以观察结膜的具体病变情况,如结膜充血的范围、程度,是否有滤泡、乳头增生等表现。例如,可清晰看到睑结膜上的乳头呈红色点状突起,类似石榴籽样改变。
分泌物涂片及培养:取眼部的分泌物进行涂片检查,可初步判断致病菌的类型;进行分泌物培养则能更准确地确定致病菌种,并可进行药敏试验,为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提供依据。
治疗与预防
治疗:主要是局部使用抗生素滴眼液进行治疗,根据致病菌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抗生素,如对于肺炎双球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抗生素滴眼液等。
预防
注意眼部卫生:勤洗手,不用脏手揉眼,避免接触感染源。例如,在外出后、接触公共物品后要及时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
避免交叉感染:患者使用的毛巾、手帕等物品要单独清洗、消毒,避免与他人混用。在集体生活场所,如学校、幼儿园等,要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定期对公共用品进行消毒。
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提高身体抵抗力,有助于预防卡他性结膜炎的发生。例如,每天进行适量的户外运动,如散步、跑步等,可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