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积液怎么抽
胸腔积液抽取有操作前准备、操作步骤、操作后处理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操作前要评估患者并准备物品;操作时选合适体位和部位,消毒麻醉后穿刺抽液并注意首次及每次抽液量和胸膜反应;操作后处理穿刺部位并观察患者;儿童和老年患者有各自特殊注意事项,需严格遵循规范保证操作安全有效。
一、操作前准备
1.患者评估
需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是否有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若有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增加穿刺出血风险。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胸腔积液抽取需特别注意其身体耐受性等情况,要考虑儿童胸廓较小等解剖特点对操作的影响。同时要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等一般状况,确保患者能够耐受胸腔穿刺操作。
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或CT等,以明确胸腔积液的量、部位等情况,从而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
2.物品准备
准备好胸腔穿刺包,包含穿刺针、注射器、镊子、纱布等物品。
准备好局部麻醉药物等。
二、操作步骤
1.体位选择
患者通常取坐位,面向椅背,两臂置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上。不能坐位的患者可取半卧位,患侧前臂上举抱于枕部。
2.穿刺部位选择
一般选择胸部叩诊实音最明显的部位进行穿刺,通常取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有时也可选择腋中线第6-7肋间或腋前线第5肋间。要避免在第9肋间以下穿刺,以防损伤腹腔脏器。
3.消毒与麻醉
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范围要足够,一般直径在15cm左右。然后用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要逐层浸润,从皮肤到胸膜壁层,确保麻醉充分。
4.穿刺操作
用止血钳夹住穿刺针后的橡皮管,以左手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穿刺针沿麻醉部位缓缓刺入,当针锋抵抗感突然消失时,表明已进入胸腔。然后接上注射器,松开止血钳,进行抽液。首次抽液不宜超过600ml,以后每次抽液量不宜超过1000ml。在抽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或剧痛、昏厥等胸膜反应时,应立即停止抽液,并皮下注射肾上腺素等进行处理。
三、操作后处理
1.穿刺部位处理
抽液完毕后,拔出穿刺针,覆盖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
2.患者观察
嘱患者卧床休息,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等情况,如有无胸闷、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渗液等情况。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儿童胸腔积液抽取时,由于儿童胸廓、肺组织等解剖结构与成人不同,操作更需轻柔、精准。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状态,尽量安抚儿童情绪,减少其紧张焦虑,因为紧张可能导致呼吸等情况不稳定,影响操作顺利进行。同时要严格控制抽液量,避免因抽液量过多过快导致纵隔摆动等严重并发症。
2.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多伴有基础疾病,如心肺功能不全等。在操作前要充分评估其心肺功能情况。操作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因为老年患者对穿刺操作引起的应激反应可能更敏感,容易出现血压波动、心率变化等情况。抽液量也需根据患者整体状况适当调整,避免因抽液量不当加重心肺负担。
胸腔积液抽取是一项需要严格遵循操作规范的医疗操作,在操作前后都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各种情况,以确保操作安全、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