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的晚期的症状有哪些
晚期心脏病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水肿、心悸、乏力、晕厥、消化道症状及尿量减少等表现,分别因心输出量减少致肺循环淤血、体循环淤血、心率反射增快或心律失常、泵血不足致组织器官灌注减少、心输出量急剧减少致脑供血不足、胃肠道淤血影响消化功能、心脏功能衰竭致肾脏灌注不足等,且不同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患者表现有差异
一、呼吸困难
具体表现及机制:晚期心脏病患者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轻者在活动后发生,重者静息时也可出现。这是因为心脏功能严重受损,心输出量减少,肺循环淤血,影响气体交换。例如,左心衰竭时,肺淤血使肺顺应性降低,呼吸阻力增加,导致患者感到气促。在年龄方面,老年患者由于心肺功能本身已随年龄下降,更易在晚期出现明显呼吸困难,且可能因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而使呼吸困难加重;对于有长期吸烟史的患者,其肺部基础状况差,心脏疾病晚期时呼吸困难可能更为显著。
二、水肿
具体表现及机制:多表现为下肢水肿,严重时可蔓延至全身。这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减退,体循环淤血,静脉回流受阻,导致体液在组织间隙潴留。右心衰竭时,体循环淤血是引起水肿的主要原因。在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女性在更年期后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影响,在心脏病晚期水肿表现上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对于有肥胖病史的患者,肥胖本身会增加心脏负担,在心脏病晚期时水肿可能更易出现且程度可能更重。
三、心悸
具体表现及机制:患者自觉心跳加快、心慌或心跳不规则等。这是因为心脏功能失代偿时,心率可能会反射性增快以试图维持心输出量,或者出现心律失常等情况。不同年龄的患者对心悸的感受可能不同,儿童心脏病晚期出现心悸时可能表述不清晰,需要通过细致的检查来发现;对于有精神压力大等生活方式因素影响的患者,在心脏病晚期心悸可能会因情绪等因素而加重。
四、乏力
具体表现及机制:患者感到全身疲倦、无力,活动耐力明显下降。这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不足,全身组织器官灌注减少,能量供应不足所致。老年患者本身活动量相对较少,在心脏病晚期乏力可能会使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下降;对于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心脏病晚期患者,由于代谢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乏力可能会更为明显。
五、晕厥
具体表现及机制:患者突然发生短暂的意识丧失。这是因为心脏输出量急剧减少,脑供血不足引起。在有严重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等)的心脏病晚期患者中较为常见。对于有脑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心脏病晚期出现晕厥时可能会增加脑血管意外的风险,需要特别关注。
六、消化道症状
具体表现及机制: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这是由于胃肠道淤血,影响消化功能。右心衰竭时胃肠道淤血较为明显,从而导致这些消化道症状。对于有胃部基础疾病的患者,在心脏病晚期消化道症状可能会被加重,需要综合考虑进行处理。
七、尿量减少
具体表现及机制:肾脏灌注不足,导致尿量减少。这是心脏功能衰竭影响循环血量,进而影响肾脏血流的结果。在老年患者中,肾脏本身功能有所减退,心脏病晚期尿量减少可能会更早出现且更易导致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