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多发性皮脂腺囊肿
多发性皮脂腺囊肿是常见皮肤良性病变,因皮脂腺排泄管阻塞致潴留形成,身体多个部位可同时或先后出现多个囊肿,其病因与皮脂腺导管堵塞(各年龄段可发,青春期易患,皮肤清洁差、有痤疮病史者风险高)、遗传因素(有家族易感性)有关,临床表现为皮肤下可触及大小不等、好发于皮脂腺多部位的肿物,诊断靠体格检查和超声检查,需与脂肪瘤、表皮样囊肿等鉴别。
一、多发性皮脂腺囊肿的定义
多发性皮脂腺囊肿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良性病变,是由于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状上皮被逐渐增多的内容物膨胀所形成的潴留性囊肿,且在身体多个部位同时或先后出现多个此类囊肿。
二、病因及相关因素影响
1.皮脂腺导管堵塞
皮肤表面的皮脂腺正常分泌皮脂,若皮脂腺导管因毛囊口角化、异物堵塞等原因发生阻塞,皮脂就无法正常排出,逐渐在腺体内积聚形成囊肿。年龄方面,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青春期由于皮脂腺分泌旺盛,相对更易出现。对于生活方式方面,皮肤清洁不到位的人群,皮肤表面污垢等更易导致导管堵塞,增加患病风险。有痤疮病史的人群,痤疮炎症等可能影响皮脂腺导管,也与多发性皮脂腺囊肿的发生有一定关联。
2.遗传因素
部分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可能在多发性皮脂腺囊肿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有家族中多人患多发性皮脂腺囊肿的情况,提示遗传易感性可能影响个体是否容易出现这种病变。不同性别在遗传易感性上暂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在发病后的表现可能因个体皮肤等情况有所不同。
三、临床表现
1.皮肤表现
通常表现为皮肤下可触及的圆形或椭圆形肿物,大小不等,小的如米粒,大的可至厘米级别。肿物表面皮肤正常,一般无明显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但如果继发感染则会出现红肿、疼痛、化脓等症状。好发部位常见于头面部、颈部、胸背部等皮脂腺分布较多的区域,且多个部位同时或先后出现多个这样的肿物是其重要特征。不同年龄人群的肿物大小、分布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相对肿物可能较小,分布相对局限,而成人可能肿物大小不一,分布更广泛。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视诊和触诊来初步判断。观察皮肤肿物的形态、分布等情况,通过触诊感知肿物的质地、活动度等。例如,多发性皮脂腺囊肿的肿物一般质地中等,与皮肤粘连,但基底可推动等表现有助于初步诊断。
2.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皮下肿物的形态、大小、内部结构等情况,有助于明确是否为皮脂腺囊肿以及判断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多发性皮脂腺囊肿的诊断和评估有重要价值,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在超声下的表现基本类似,但可能因个体差异在细节上稍有不同。
五、鉴别诊断
1.脂肪瘤
脂肪瘤通常质地较软,呈分叶状,与皮肤无粘连,活动度较好。而皮脂腺囊肿一般与皮肤粘连,通过触诊和超声等检查可以较好区分。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脂肪瘤和皮脂腺囊肿的好发部位等可能有一定差异,需要结合多种检查手段鉴别。
2.表皮样囊肿
表皮样囊肿多为单发,与皮脂腺囊肿在多发性方面有区别,且表皮样囊肿的囊壁较厚,内容物为角质物等,通过病理检查等可以准确鉴别,不同性别在这两种疾病的鉴别上无特殊差异,但年龄因素可能影响疾病的发生率和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