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过敏性湿疹的方法
湿疹的应对包括避免刺激因素,如用温和清洁剂清洁皮肤、选宽松透气棉质衣物;做好保湿护理,用含特定成分保湿剂多次涂抹;药物治疗分外用(弱效、中效强效糖皮质激素及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和口服(抗组胺药物);光疗用窄谱中波紫外线适合慢性顽固性患者;特殊人群中婴幼儿倾向温和干预、严格遵医嘱用药,老年人要在保湿基础选合适药物、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及生活习惯影响。
一、避免刺激因素
1.皮肤清洁:使用温和的清洁剂清洁皮肤,避免过度清洁,水温不宜过高,一般控制在32~38℃,清洁时间不宜过长,5~10分钟即可,过度清洁会破坏皮肤屏障,加重湿疹症状,对于婴幼儿,要特别注意尿布区域的清洁,及时更换尿布,保持干燥。
2.穿着选择:穿着宽松、柔软、透气的棉质衣物,避免穿着化纤、羊毛等易致敏材质的衣物,减少衣物对皮肤的摩擦刺激,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如儿童,其衣物选择需更注重舒适和宽松,以适应其活泼好动的特点,同时避免衣物上的染料等化学物质刺激皮肤。
二、保湿护理
1.保湿剂使用:使用医学护肤品中的保湿剂,如含有甘油、透明质酸等成分的保湿霜或乳液,每天多次涂抹,保持皮肤水分,婴儿湿疹患者由于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完善,更需要加强保湿,可根据皮肤干燥程度增加涂抹次数,保湿剂能帮助修复皮肤屏障,减轻湿疹症状。
三、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
糖皮质激素:弱效糖皮质激素适用于面部、颈部等皮肤薄嫩部位,中效及强效糖皮质激素适用于厚脸皮损部位,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根据患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调整使用强度和时间,婴幼儿使用糖皮质激素需格外谨慎,选择弱效制剂并短期使用,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等,适用于面部、颈部等敏感部位及成人轻中度湿疹,其抗炎作用机制不同于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安全性相对较高,但起效相对较慢,儿童使用需权衡利弊。
2.口服药物:
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可缓解瘙痒症状,根据患者年龄选择合适的剂型,儿童可选择糖浆剂等便于服用的剂型,抗组胺药物通过阻断组胺受体发挥作用,减轻瘙痒引起的搔抓,从而促进湿疹恢复,但需注意药物可能引起的嗜睡等不良反应。
四、光疗
1.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适用于慢性顽固性湿疹患者,通过紫外线照射调节免疫系统等发挥治疗作用,治疗过程需多次进行,根据患者皮肤反应等调整照射剂量,儿童进行光疗时要严格防护非治疗部位,避免紫外线过度照射损伤正常皮肤。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幼儿:由于皮肤薄嫩、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治疗时更倾向于温和的非药物干预,如加强保湿等,药物使用需选择儿童专用且安全性高的制剂,严格遵循医生建议,避免自行用药,同时注意观察婴幼儿用药后的反应,如是否出现皮疹加重、嗜睡等异常情况。
2.老年人:老年人皮肤屏障功能减退,容易出现皮肤干燥等问题,治疗时在保湿基础上,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时,需咨询医生是否会影响湿疹治疗药物的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如洗澡频率、穿着等对湿疹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