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皮肤病怎么办
真菌皮肤病包括头癣、体癣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临床表现和致病真菌不同。一般处理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刺激;药物治疗有外用和口服抗真菌药,外用常用克霉唑等,口服如伊曲康唑有禁忌证;预防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传染源及防控环境真菌。
一、明确真菌皮肤病类型
真菌皮肤病包括头癣、体癣、股癣、手癣、足癣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临床表现有差异,如头癣可能出现头皮鳞屑、脱发等;体癣表现为环形或多环形红斑伴鳞屑等。不同类型的真菌皮肤病其致病真菌种类也有一定特点,比如头癣常见犬小孢子菌等感染,足癣多与红色毛癣菌等有关。
二、一般处理措施
1.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都应注意皮肤清洁。儿童活泼好动易出汗,要及时清洁身体褶皱部位等;成年人若生活方式导致出汗多,如从事重体力劳动等,需勤洗澡、更换衣物。保持皮肤干燥可抑制真菌生长繁殖,因为真菌在潮湿环境中更易滋生。例如足癣患者应选择透气好的鞋袜,每天更换,以降低足部湿度。
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由于高血糖环境利于真菌生长,更要注重皮肤清洁干燥,且要密切关注皮肤状况,因为糖尿病患者皮肤感染后较难愈合且易加重病情。
2.避免搔抓等刺激
无论哪个年龄段,搔抓都会破坏皮肤屏障,使真菌更易侵入深层组织,还可能导致感染扩散。比如体癣患者搔抓后可能使皮疹范围扩大,手癣患者搔抓可能传染至身体其他部位或他人。对于儿童,要注意看护,避免其搔抓患处,可通过给儿童修剪指甲等方式减少搔抓造成的损伤。
三、药物治疗相关
1.外用抗真菌药物
常用的外用抗真菌药物有克霉唑、酮康唑等。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等机制发挥作用。对于不同类型真菌皮肤病,可选择合适的外用抗真菌药物。例如足癣初发且症状较轻时,可外用咪康唑乳膏等。在使用时,要注意按照药物说明书要求涂抹,保证药物覆盖患处。对于婴幼儿等特殊人群,由于皮肤娇嫩,使用外用抗真菌药物时要格外谨慎,先小面积试用,观察有无过敏等不良反应。
2.口服抗真菌药物
病情较严重或外用药物效果不佳时可能会使用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等。但口服抗真菌药物有一定副作用及禁忌证,比如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等。在考虑使用口服抗真菌药物时,要综合评估患者情况,包括年龄、基础病史等。例如对于儿童真菌皮肤病,一般优先选择外用药物,只有在病情非常严重时才谨慎考虑口服药物,且要严格评估风险受益比。
四、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洗脚,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拖鞋等个人物品。不同年龄人群都应做到这一点,儿童要在家长引导下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成年人若有不良生活方式,如经常在公共浴室等场所不注意卫生,要及时纠正。对于有手足多汗等情况的人,可使用止汗剂等辅助保持皮肤干燥,减少真菌滋生机会。
2.避免接触传染源
尽量避免接触患有真菌皮肤病的患者或动物。如果接触了,要及时清洁接触部位。比如家中有宠物患有真菌皮肤病,要及时带宠物治疗,且在接触宠物后要洗手等。对于生活在温暖潮湿环境中的人群,要注意环境中真菌的防控,定期对居住环境进行清洁、通风等处理,降低环境中真菌浓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