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皮肤病该如何治疗
真菌性皮肤病的治疗包括局部治疗和系统治疗,局部治疗根据真菌类型选药和按皮损形态选剂型,系统治疗适用于特定情况且需注意肝肾功能,特殊人群用药有不同注意事项,同时要通过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接触传染源、增强免疫力来预防真菌性皮肤病
一、局部治疗为主
1.根据真菌类型选药:浅部真菌引起的皮肤病,若为皮肤癣菌感染,可选用唑类药物,如酮康唑,其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的合成发挥抗真菌作用,有研究表明对多种皮肤癣菌有良好抑制效果;对于念珠菌属引起的真菌性皮肤病,可选用制霉菌素,制霉菌素能与真菌细胞膜上的甾醇结合,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细胞内内容物外漏而发挥抗真菌作用。局部用药时需清洁皮肤后薄涂药物并轻柔按摩至吸收,保持用药部位清洁干燥。
2.剂型选择:根据皮损形态选择剂型,若为水疱鳞屑型,可选用酊剂或溶液,如复方苯甲酸溶液,具有抗真菌、角质剥脱作用;若为浸渍糜烂型,先选用3%硼酸溶液等湿敷,待干燥后再用粉剂或霜剂;若为角化过度型,可选用软膏,如特比萘芬软膏,能抑制真菌角鲨烯环氧化酶,影响真菌细胞膜的合成。
二、系统治疗
1.适应证:对于皮损面积大、病情严重、局部治疗效果不佳或反复发作的真菌性皮肤病患者可考虑系统用药。如严重的体癣、头癣等。
2.药物种类:常用药物有伊曲康唑,它是一种合成的三氮唑衍生物,可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从而干扰真菌麦角固醇的合成,达到抑菌或杀菌作用;特比萘芬,能特异性地抑制真菌角鲨烯环氧化酶,使真菌细胞膜形成过程中角鲨烯堆积,导致真菌细胞死亡。系统用药时需注意药物的肝肾功能影响,用药前及用药过程中需监测肝肾功能。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真菌性皮肤病需谨慎用药,尽量优先选择局部外用相对安全的药物,如婴幼儿体癣可选用低浓度的克霉唑乳膏等,且用药面积不宜过大,用药时间不宜过长,避免经皮吸收过多引起全身不良反应。因为儿童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善,系统用药可能对其肝肾功能造成较大负担。
2.孕妇:孕妇患真菌性皮肤病时,局部治疗为主,尽量避免系统用药。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如外用克霉唑等,因为系统用药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
3.老年人:老年人患真菌性皮肤病时,要注意皮肤的耐受性,局部用药时选择刺激性小的药物,同时需关注老年人是否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及正在服用的药物,避免药物相互作用。例如老年人常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真菌性皮肤病时,控制基础疾病同时进行抗真菌治疗,局部用药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继发细菌感染。
四、预防措施
1.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物,尤其是易出汗部位,如腹股沟、腋窝等,保持皮肤干燥,减少真菌滋生的环境。
2.避免接触传染源:尽量避免接触患有真菌性皮肤病的患者及宠物等,不共用毛巾、拖鞋、浴盆等个人物品,在公共浴室、游泳池等场所要注意防护,防止间接接触感染真菌。
3.增强机体免疫力:合理饮食,均衡营养,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对于老年人、儿童等免疫力较低人群,可通过饮食补充营养,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调节免疫力的药物,以增强机体对真菌的抵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