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干眼症怎么办
干眼症是常见眼部疾病,由多种原因致眼表损害,有相应症状及易感人群。可通过改善用眼习惯(控用眼时间、调用眼环境)和眼部护理(眨眼训练、眼部热敷)进行非药物干预,效果不佳需就医,医生可能开药。不同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有自身免疫性疾病人群)有各自注意事项,儿童要控电子设备时间等,老年人要注意眼部清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人群要密切关注眼部症状等。
一、了解干眼症
干眼症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是由于泪液分泌不足、泪液蒸发过快或泪液成分异常等原因导致的眼表损害。其症状包括眼睛干涩、疼痛、异物感、视物模糊等。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有特定病史的人群都可能罹患干眼症,比如长期使用电子设备的人群、老年人、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群等。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一)改善用眼习惯
1.控制用眼时间:长时间用眼会加重干眼症症状,对于长期使用电子设备的人群,建议每隔20分钟休息一下眼睛,向远处眺望至少20秒。年龄较小的儿童使用电子设备需严格控制时间,避免过度用眼对眼睛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2.调整用眼环境:保证用眼环境的光线适宜,避免过强或过暗的光线刺激眼睛。对于有干眼症的人群,应尽量减少在干燥、有风的环境中停留的时间,必要时可使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
(二)眼部护理
1.眨眼训练:有意识地增加眨眼次数,正常情况下每分钟眨眼10-15次,通过频繁眨眼可以促进泪液分泌,缓解眼睛干涩症状。各年龄段人群都可进行眨眼训练,尤其是长期用眼人群。
2.眼部热敷:使用温热的毛巾或蒸汽眼罩进行眼部热敷,每次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热敷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有助于泪液的分泌和分布,但要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眼睛。对于老年人或眼部皮肤敏感人群,需特别注意温度的把控。
三、就医与可能的药物治疗
如果非药物干预措施效果不佳,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根据病情开具一些药物,如人工泪液等,但需遵循以患者舒适度为标准,优先非药物干预,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适当药物的原则。就医时需向医生详细告知自己的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情况,以便医生制定合适的诊疗方案。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患有干眼症时,家长要格外注意。一方面要严格控制儿童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另一方面,在选择眼部护理产品时要选择适合儿童的温和产品,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同时,要关注儿童的眼部症状变化,及时带儿童就医。
(二)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泪液分泌减少,更容易患干眼症。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要注意保持眼部清洁,可适当增加眼部热敷的频率,但要注意力度和温度。同时,老年人患有其他全身性疾病的概率较高,在使用药物时要特别注意药物对泪液分泌等方面的影响,就医时需向医生详细告知自己的全身疾病情况。
(三)有自身免疫性疾病人群
这类人群本身免疫系统存在问题,患干眼症的风险较高。除了遵循一般的干眼症处理措施外,要更加密切地关注眼部症状,积极配合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因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控制情况也会影响干眼症的病情。在使用任何药物时都要告知医生自己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避免使用可能加重干眼症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