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需及时识别与紧急处理,出现相关症状要立即停止活动、呼叫急救;就医后医护人员会进行初步评估并做心电图、血液等检查;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再灌注治疗;康复与后续管理有康复计划、生活方式调整和定期随访,不同年龄等人群有不同特点。
一、及时识别与紧急处理
1.症状识别: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常表现为突发的胸痛,疼痛部位多在胸骨后或心前区,可向左肩、左臂内侧等部位放射,疼痛性质多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部分患者还可伴有胸闷、大汗、恶心、呕吐等症状,疼痛持续时间多超过20分钟,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症状可能有一定差异,比如老年患者症状可能不典型,女性患者可能以呼吸困难等非典型症状为主。有冠心病等基础病史的人群出现上述类似症状更要警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2.紧急处理:一旦怀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应立即停止活动,原地休息。家属应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可解开患者领口等束缚部位,保持呼吸通畅。
二、就医后的评估与检查
1.初步评估:医护人员会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如心率、血压、呼吸等,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生命体征的正常范围不同,儿童和成人的正常生命体征范围有差异。比如儿童心率相对较快,成人正常心率一般在60-100次/分钟,而儿童不同年龄段心率范围不同。
2.相关检查
心电图检查:是初步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重要手段,可发现ST段抬高或压低、T波改变等异常表现。不同性别、年龄患者的正常心电图表现有一定生理差异,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会有特征性改变。
血液检查:包括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如肌钙蛋白等,肌钙蛋白升高提示心肌损伤,对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人群的肌钙蛋白正常参考值有差异,儿童的肌钙蛋白参考值与成人不同。
三、治疗方式
1.药物治疗:会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进一步形成。还有抗凝药物等,具体药物根据患者情况由医生选择。
2.再灌注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于适合的患者,可通过PCI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血流。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在某些复杂情况下可能会采用此手术方式。
四、康复与后续管理
1.康复计划:病情稳定后会制定康复计划,包括适当的运动康复,运动强度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比如根据心功能分级等。不同年龄患者的运动康复方案不同,儿童患者康复方案需更加谨慎,要符合儿童生长发育和心脏功能恢复的特点。
2.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建议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不同年龄人群的饮食营养需求不同,儿童要保证营养均衡满足生长发育,成人要注意控制总热量摄入等。
运动: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加重心血管负担,必须严格做到。
3.定期随访:患者需要定期进行随访,复查心电图、血液生化等相关检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有基础疾病的患者等更要加强随访频率,密切关注心脏功能等情况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