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皮龟头炎怎么办
包皮龟头炎是指包皮内板与阴茎头的炎症,可由感染(细菌、真菌、滴虫等)和非感染(局部卫生差、摩擦、过敏等)因素引起,有多种类型,临床表现各异,可通过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可通过保持清洁、避免不洁性生活等措施预防。
一、定义与分类
包皮龟头炎是指包皮内板与阴茎头的炎症,可因各种病原体感染、局部刺激等因素引起。常见类型有急性浅表性包皮龟头炎、环状溃烂性包皮龟头炎、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浆细胞性包皮龟头炎等。
二、常见病因
感染因素:
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等;
真菌感染,常见白色念珠菌;
滴虫感染等。
非感染因素:
局部卫生状况差,包皮垢堆积刺激;
局部摩擦,如手淫过度、性生活频繁等;
过敏反应,接触某些物质后发生过敏。
三、临床表现
急性浅表性包皮龟头炎:初起时局部潮红,阴茎的皮肤发红、肿胀,自觉龟头有灼热和瘙痒的感觉。翻开包皮,可见包皮内面及龟头充血糜烂,有渗液,甚至于出血。继发感染后可见小溃疡,有恶臭的乳白色脓性分泌物。如与内裤磨擦即感疼痛,患者常常活动不便。可伴有腹股沟淋巴结的肿大和压痛。
环状溃烂性包皮龟头炎:在龟头和包皮上,可见红斑,逐渐扩大,呈环状,可形成浅表性溃疡面。
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包皮和龟头可见红斑,表面光滑,并有小疱疹,红斑的边缘较清楚,急性发作时有糜烂、渗液。
浆细胞性包皮龟头炎:多见于中年男性,为单个或多个经久不退的慢性炎症,损害呈斑块状,表面光滑或脱屑或湿润,浸润较明显。界清而不易破溃,表面可见似辣椒粉样细小斑点。
四、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观察包皮和龟头的外观,检查有无红斑、溃疡、渗液等情况。
实验室检查:
分泌物涂片镜检,查找病原体,如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可找到念珠菌孢子或菌丝;
细菌培养,明确有无细菌感染及细菌种类。
五、治疗措施
一般治疗:
保持局部清洁,避免刺激,每日清洗龟头和包皮,如包皮过长,待急性炎症控制后行包皮环切术。
急性期避免性生活,适当休息。
药物治疗:
抗感染药物:根据病原体选用相应的药物,如念珠菌感染可选用抗真菌药物;细菌感染可选用抗生素等。
抗过敏药物:如因过敏引起,可使用抗过敏药物。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包皮龟头炎多与局部卫生不良有关,家长要注意帮助儿童清洁外阴,保持局部干燥。若反复发生包皮龟头炎且包皮过长,待青春期后可考虑行包皮环切术。
老年人: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且可能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更容易发生包皮龟头炎。要注意控制基础疾病,保持局部清洁,如发生炎症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
妊娠期女性的性伴侣:若女性患有霉菌性阴道炎等,其性伴侣可能感染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应同时进行检查和治疗,避免交叉感染。
七、预防措施
保持局部清洁卫生:每天清洗外阴,尤其是包皮过长者,要将包皮上翻清洗,清除包皮垢。
避免不洁性生活:性生活时注意卫生,避免多个性伴侣。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糖,减少因高血糖导致局部抵抗力下降而引发感染的风险。
穿着合适的内裤: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内裤,减少局部摩擦和闷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