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有可能突然失明,常见原因有视网膜动脉阻塞、视网膜静脉阻塞、急性视神经炎、玻璃体积血、急性青光眼等,老年人、有基础疾病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患者)及眼部受外伤、长时间过度用眼、剧烈运动等人群易出现,一旦发生应立即就医挽救视力。
一、常见导致突然失明的原因及机制
视网膜动脉阻塞:视网膜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视网膜中央动脉,当该动脉发生阻塞时,视网膜瞬间缺血,会导致突然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常见诱因有动脉硬化、心脏病、高血压等,例如患者本身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脱落可能堵塞视网膜动脉。
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可引起视网膜出血、水肿等,迅速影响视力。高血压、高血脂、血液高凝状态等是常见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长期血压控制不佳,容易导致视网膜静脉管壁损伤,进而引发阻塞。
急性视神经炎:视神经发生急性炎症,会影响神经传导,导致视力急剧下降。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能引发,比如某些病毒感染后引发机体免疫反应攻击视神经,导致急性视神经炎。
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血管破裂等原因导致血液进入玻璃体,遮挡光线,使视力突然下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等是常见病因,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控制不良,会导致视网膜血管病变,容易破裂出血。
急性青光眼:眼压急剧升高,压迫视神经,短时间内造成视力严重受损甚至失明。情绪激动、长时间在暗环境中停留等可诱发,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情绪波动大时,房角突然关闭,眼压急剧上升。
二、不同人群的特点及相关情况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眼部血管、视神经等结构容易出现退行性变化,患视网膜动脉阻塞、静脉阻塞、青光眼等疾病的风险较高。比如老年男性,本身可能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更易发生视网膜动脉阻塞导致突然失明。老年女性若有糖尿病病史且控制不佳,也易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发玻璃体积血导致突然失明。
有基础疾病人群
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过大时,容易影响眼底血管的灌注,增加视网膜动脉阻塞、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发生风险,进而可能导致突然失明。这类人群需要严格控制血压,将血压稳定在合理范围,如收缩压控制在140mmHg以下,舒张压控制在90mmHg以下,以降低眼部血管病变风险。
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视网膜血管,导致视网膜病变,包括视网膜出血、渗出、新生血管形成等,病情进展可能出现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等严重情况,引起突然失明。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应尽量控制在7%以下,同时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视网膜病变并干预。
心脏病患者:某些心脏病如房颤,容易形成心房内血栓,血栓脱落可能随着血液循环堵塞视网膜动脉,导致突然失明。这类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心脏病,必要时进行抗凝等治疗预防血栓形成。
其他情况:眼部受到外伤时,如眼球顿挫伤、穿通伤等,也可能导致突然失明,比如眼部被硬物撞击后,可能引起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出血等严重情况。长时间过度用眼、剧烈运动等也可能诱发一些眼底病变导致突然失明,如高度近视患者剧烈运动可能引发视网膜脱离。
眼睛突然失明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情况,一旦发生应立即就医,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治疗,以最大程度挽救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