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飞蚊症不致失明,但少数严重情况可致失明。多数生理性飞蚊症由玻璃体老化引起,对视力影响小;少数病理性飞蚊症由眼部疾病等导致,若不及时治,如视网膜脱离等可致失明,有眼部外伤史等人群风险高,儿童、孕期哺乳期女性若为病理性飞蚊症未及时处理也可能失明。
一、多数飞蚊症不影响视力
1.生理性飞蚊症情况
生理性飞蚊症较为常见,多是由于玻璃体老化引起。随着年龄增长,玻璃体会逐渐发生液化,出现一些混浊物,就像相机镜头里有灰尘一样,这些混浊物投影到视网膜上就会表现为飞蚊症。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种生理性飞蚊症对视力影响不大。例如,一项针对40-60岁人群的研究发现,约有70%的生理性飞蚊症患者视力不受明显影响,其视力仍能保持在0.5以上(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
生活方式对生理性飞蚊症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如果长期过度用眼,可能会加重飞蚊症的不适感,但一般不会直接导致失明。比如长期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的人群,飞蚊症可能会有增多的感觉,但通过合理用眼,如定时休息、远眺等,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不适。
2.年龄因素影响
年轻人出现生理性飞蚊症相对较少,但如果是由于近视等原因导致玻璃体改变出现飞蚊症,只要近视度数稳定,飞蚊症一般也不会迅速发展导致失明。青少年近视患者中,约有20%-30%会出现飞蚊症相关表现,但多数视力可维持在较好水平。而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玻璃体老化是自然过程,大部分生理性飞蚊症不会进展为失明相关的严重情况。
二、少数飞蚊症可导致失明
1.病理性飞蚊症情况
病理性飞蚊症是由眼部疾病引起的,如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葡萄膜炎等。例如视网膜脱离,如果不及时治疗,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分离,会导致视力急剧下降,如果累及黄斑区,视力损害会更为严重,甚至可能导致失明。研究表明,在病理性飞蚊症患者中,约有10%-15%的患者如果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出现视力严重受损甚至失明的情况。
病史因素对病理性飞蚊症的影响较大。有眼部外伤史、高度近视病史(近视度数大于600度)、糖尿病病史等的人群,发生病理性飞蚊症进而导致失明的风险更高。高度近视患者的眼轴延长,玻璃体更容易出现变性、混浊等情况,同时视网膜也更容易出现病变,如视网膜裂孔等,从而增加了失明的风险。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会引起视网膜病变,进而可能导致飞蚊症加重并引发失明。
2.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出现飞蚊症相对少见,但如果是先天性眼部疾病导致的飞蚊症,如先天性玻璃体异常等,需要密切关注。儿童正处于视力发育阶段,如果飞蚊症是由病理性因素引起,可能会影响视力发育,导致弱视等问题,如果未及时处理,可能会影响未来的视力情况,严重时也可能导致失明。对于有眼部疾病家族史的儿童,更要加强眼部检查。
女性在孕期或哺乳期如果出现飞蚊症,需要特别注意。孕期身体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影响眼部状况,如果是病理性飞蚊症在此时发生,由于特殊的生理阶段,治疗需要更加谨慎,但如果不及时处理,同样可能导致视力受损甚至失明。哺乳期女性如果患有眼部疾病导致飞蚊症,用药需要考虑对婴儿的影响,但也不能因为用药顾虑而延误病情,否则可能会发展为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