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导管未闭的特征性体征
动脉导管未闭可出现周围血管征(水冲脉、毛细血管搏动征)、心脏杂音(胸骨左缘第2肋间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及其他体征(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少见差异性发绀),水冲脉因主动脉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致脉搏骤起骤落;毛细血管搏动征是脉压增大使毛细血管内血液搏动明显;胸骨左缘第2肋间连续性机器样杂音由主动脉向肺动脉持续分流形成;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因肺动脉血流量增加、压力升高;差异性发绀是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右向左分流致下半身发绀。
一、周围血管征
1.水冲脉:动脉导管未闭时,由于主动脉的血液分流至肺动脉,使主动脉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检查时可触及脉搏骤起骤落,急促而有力,犹如潮水冲涌。这是因为主动脉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导致脉搏容积变化明显,在周围动脉表现为水冲脉。在儿童群体中,若存在动脉导管未闭,由于其循环系统的特点,水冲脉可能更为明显,这与儿童的血流动力学特点相关,儿童血管相对较软,对脉压变化的传导更敏感。
2.毛细血管搏动征:用手指轻压患者指甲床末端或口唇黏膜,可见到红、白交替的节律性微血管搏动现象。其发生机制是脉压增大时,毛细血管内的血液搏动明显。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毛细血管搏动征的表现可能因个体血管弹性等因素略有差异,比如婴幼儿血管弹性较好,可能搏动相对更柔和,但原理是一致的,都是基于动脉导管未闭导致的脉压改变。
二、心脏杂音
1.胸骨左缘第2肋间连续性机器样杂音:这是动脉导管未闭最典型的心脏杂音特征。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粗糙、响亮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占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期,以收缩末期最为响亮。其产生是由于主动脉压力高于肺动脉压力,在整个心动周期中血液持续从主动脉向肺动脉分流,形成连续性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从而产生相应的杂音。不同年龄患者的心脏杂音强度可能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儿童时期由于心脏结构相对较小,杂音可能更为清晰、响亮,随着年龄增长,心脏结构变化可能会对杂音产生一定影响,但基本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特征是存在的。
三、其他体征
1.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由于肺动脉血流量增加,肺动脉压力升高,导致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增强。在动脉导管未闭患者中,肺动脉接受大量来自主动脉的分流血液,使肺动脉负荷加重,肺动脉压力升高,进而引起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的程度可能不同,婴幼儿时期由于肺动脉压力变化相对更敏感,可能更易出现明显的亢进情况,而成年患者可能因长期肺动脉高压等因素,第二心音亢进的表现可能相对更为持续和明显,但都是基于肺动脉血流量及压力改变这一核心机制。
2.差异性发绀(少见情况):当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且出现右向左分流时,可出现差异性发绀。表现为下半身发绀,而头面部和上肢发绀不明显。这是因为主动脉血液经未闭动脉导管分流至肺动脉后,肺动脉高压导致部分血液反流至降主动脉,使下半身动脉血氧含量降低,出现发绀,而上半身由于仍主要接受正常体循环动脉血,氧含量相对正常。这种情况在较大年龄且肺动脉高压较明显的患者中可能出现,对于儿童患者,若未及时治疗导致肺动脉高压进展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出现差异性发绀,需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