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积液形成的原因
胸腔积液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包括胸膜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高,如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导致液体漏出增多;胸膜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降低,如肝硬化等使血管内液体漏出;胸膜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如胸膜炎症、结缔组织病等致蛋白质等渗出;壁层胸膜淋巴回流受阻,如癌性淋巴管阻塞等使液体不能及时引流;以及损伤等其他因素,如胸部外伤、手术等致胸腔内出血、乳糜漏等。
一、胸膜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高
1.机制及相关情况:正常情况下,胸膜毛细血管内静水压约为30mmHg,胶体渗透压约为25mmHg,组织间隙静水压约为-10mmHg,胶体渗透压约为15mmHg,这样的压力差维持着平衡的胸腔液体交换。当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等导致血容量增加、静脉回流受阻时,胸膜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升高,超过胶体渗透压,就会使液体漏出增多,形成胸腔积液。例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心脏泵血功能减弱,体循环淤血,使得胸腔内血管压力升高,进而引发胸腔积液,这种情况下多见于年龄较大、有长期心血管疾病病史的人群。
二、胸膜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降低
1.机制及相关情况: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白蛋白维持,当血浆白蛋白浓度降低时,如肝硬化、肾病综合征、营养不良等情况,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低于胸膜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导致血管内液体漏出至胸腔形成积液。以肝硬化为例,肝硬化患者肝脏合成白蛋白功能减退,同时可能伴有门脉高压等情况,使得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胶体渗透压下降,从而容易出现胸腔积液,这类患者可能有长期的肝脏疾病病史,年龄方面无特定限制,但肝硬化本身好发于一定年龄段人群。
三、胸膜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1.机制及相关情况:如胸膜炎症(结核性胸膜炎、肺炎旁胸腔积液等)、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时,胸膜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大量蛋白质等物质渗出,导致胸腔积液。结核性胸膜炎是由于结核杆菌感染引起胸膜炎症,使胸膜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蛋白质等渗出,形成胸腔积液,多见于各年龄段人群,有结核接触史或既往结核病史者更容易发病。肺炎旁胸腔积液则是因为肺部感染累及胸膜,炎症导致胸膜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进而产生胸腔积液,常见于有肺部感染病史或近期有肺部感染的人群,年龄跨度较广。
四、壁层胸膜淋巴回流受阻
1.机制及相关情况:壁层胸膜淋巴回流系统受阻时,如癌性淋巴管阻塞、发育性淋巴管引流异常等,淋巴回流不能及时将胸腔内过多的液体引流,也会导致胸腔积液。例如,肺癌转移至胸膜时,癌细胞阻塞淋巴管,使淋巴回流障碍,从而形成胸腔积液,这类患者多见于有肺部肿瘤病史或肺癌高危因素(如长期吸烟等)的人群,年龄因肺癌发病情况而异,各年龄段均可能发生。
五、损伤等其他因素
1.机制及相关情况:胸部外伤、手术等导致胸腔内出血、乳糜漏等情况也可引起胸腔积液。胸部外伤患者由于胸部受到撞击等外力作用,可能损伤胸膜血管或淋巴管,导致血液或淋巴液积聚在胸腔形成积液,这类患者有明确的胸部外伤史,不同年龄均可能发生,但儿童胸部外伤需特别注意其受伤机制及可能合并的其他损伤;胸部手术后患者,由于手术操作对胸膜等组织的影响,也可能出现胸腔积液,术后患者根据手术类型和个体情况有所不同,年龄跨度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