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有哪些临床表现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临床表现包括月经周期紊乱(有月经频发、月经稀发、不规则子宫出血)、月经量异常(有月经过多、月经过少)及其他表现(有贫血相关表现、腹痛)
月经周期紊乱:
月经频发:指月经周期缩短,短于21天,但经期及经量可正常。例如,正常月经周期为28-30天,若周期缩短至18天左右,且持续多个周期,可能提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这种情况在青春期女性中较为常见,青春期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出现月经周期紊乱。对于有长期月经频发的青春期女性,需要关注其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存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脉冲频率改变等情况。
月经稀发:月经周期延长,超过35天,但经期及经量可能无明显异常。在围绝经期女性中较为多见,围绝经期时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卵泡发育异常,导致月经周期延长。此时要考虑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激素分泌失衡,需要评估卵巢功能相关指标,如抗缪勒管激素(AMH)水平等。
不规则子宫出血: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经量时多时少。可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有时提前有时推迟,经期可能持续10余天甚至更久,经量可多至大量出血,也可少至点滴出血。这种情况可见于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在育龄期女性中,可能与内分泌失调、精神压力等多种因素有关,精神压力过大可能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正常功能,导致不规则子宫出血。
月经量异常:
月经过多:指月经量过多,常见于使用卫生巾或卫生棉条时,短时间内大量浸透,甚至需要1-2小时更换一次,且伴有经期延长,经量超过80ml。例如,正常月经量一般在30-50ml,月经过多可能与子宫内膜增生、子宫肌瘤等相关疾病有相似表现,但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导致的月经过多是由于内分泌紊乱引起子宫内膜异常增生和脱落所致。对于有月经过多的女性,需要进行血常规检查,了解是否存在贫血情况,因为长期月经过多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
月经过少:月经量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经期缩短至2天以内,经量少于20ml。月经过少可能与内分泌低下、子宫内膜损伤等有关。在青春期女性中,可能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尚未完善,激素水平较低导致子宫内膜增生不足;在育龄期女性中,人工流产等宫腔操作可能引起子宫内膜损伤,导致月经过少。需要排查是否存在子宫内膜粘连等情况。
其他表现:
贫血相关表现:长期子宫出血可导致贫血,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心悸等症状。不同年龄段的患者贫血表现有所不同,儿童期长期慢性失血可能影响生长发育,表现为生长迟缓、注意力不集中等;育龄期女性可能出现劳动耐力下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围绝经期女性贫血可能加重潮热、盗汗等围绝经期症状。对于存在贫血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需要根据贫血程度进行相应处理,轻度贫血可通过饮食调整,多摄入富含铁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等;中重度贫血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出血原因,并考虑输血等治疗。
腹痛:部分患者可能伴有下腹部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或坠痛等。疼痛可能与子宫收缩异常、盆腔充血等有关。青春期女性在月经期间出现腹痛,可能与前列腺素分泌过多导致子宫过强收缩有关;育龄期女性腹痛可能与合并其他妇科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有关,需要进一步鉴别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