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心动过速是因为什么
阵发性心动过速成因复杂,包括心脏结构异常,如先天性心脏结构畸形改变电生理传导途径易引发;电生理异常,折返机制是最常见机制,自律性增高也可致;还有其他因素,药物影响、电解质紊乱、生理因素如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均可能诱发。
1.心脏结构异常:某些先天性心脏结构畸形,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会使心脏的正常电生理传导途径发生改变,从而容易引发阵发性心动过速。例如,房间隔缺损患者由于左右心房之间存在异常通道,导致心房水平出现左向右分流,进而影响心脏的电活动平衡,增加了阵发性心动过速的发生风险。在儿童群体中,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导致的阵发性心动过速相对较为常见,不同性别在这方面的发病差异并不十分显著,但先天性心脏病本身的发生可能与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
2.电生理异常
折返机制:是阵发性心动过速最常见的电生理机制。心脏内存在异常的传导通路,形成折返环,使得心脏电活动在环内持续快速地传导,从而引发心动过速。比如,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就是由于房室结内存在两条不同传导速度和不应期的通路,形成折返环导致的。这种情况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生活方式方面,如果长期过度劳累、精神压力过大等,可能会诱发电生理的不稳定,增加折返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的发生几率。
自律性增高:心脏的某些部位,如心房、心室的心肌细胞自律性异常增高,自动发放冲动的频率加快,超过了正常心律的频率,从而引起阵发性心动过速。例如,在一些患有心肌缺血的患者中,心肌细胞的代谢紊乱可能导致自律性增高,引发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对于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更容易出现自律性增高相关的阵发性心动过速,男性在冠心病的发病风险上相对女性有一定差异,可能与男性的一些生活方式因素,如吸烟、酗酒、高压力工作等有关。
3.其他因素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的使用可能会诱发阵发性心动过速。例如,一些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其中就包括诱发阵发性心动过速。还有一些非心脏相关的药物,如拟交感神经药物等,也可能通过影响心脏的电生理活动而引发阵发性心动过速。在用药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包括年龄、基础疾病等,儿童由于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全,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与成人不同,更需要谨慎用药以避免药物诱发阵发性心动过速。
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低镁血症等电解质紊乱情况会影响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导致心肌兴奋性改变,从而引发阵发性心动过速。例如,严重呕吐、腹泻的患者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进而增加阵发性心动过速的发生风险。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电解质紊乱的原因可能不同,儿童可能因腹泻等胃肠道疾病导致电解质丢失,而老年人可能因肾脏功能减退等原因更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相关的阵发性心动过速问题。
生理因素: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大量饮酒、喝浓茶或咖啡等生理因素也可能诱发阵发性心动过速。比如,剧烈运动时,心脏负荷增加,交感神经兴奋,可能导致心脏电活动异常,引发阵发性心动过速。不同性别在这些生理因素的反应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一般来说,男性在高强度运动或大量饮酒等行为上相对更为常见,从而可能有更高的因这些生理因素诱发阵发性心动过速的风险,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女性在过度情绪激动等情况下也可能诱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