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瘙痒症是什么
皮肤瘙痒症是仅有皮肤瘙痒无原发性皮肤损害的皮肤病,病因有内在因素(系统性疾病、神经精神因素、药物因素)和外在因素(皮肤干燥、环境因素),临床表现为全身或局部瘙痒及搔抓后的继发性损害,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和病史检查等,治疗需找病因并分局部全身治疗,预防要注意皮肤护理、调整生活方式等,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皮肤瘙痒症是一种仅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的皮肤病。
一、病因
1.内在因素
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高血糖状态可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瘙痒;肝胆疾病患者由于胆汁淤积,胆盐沉积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导致瘙痒;肾脏疾病,尤其是尿毒症患者,体内毒素蓄积也会引发皮肤瘙痒。年龄也是一个因素,老年人皮肤腺体分泌功能减退,皮肤干燥,更容易发生皮肤瘙痒症。
神经精神因素:焦虑、紧张、抑郁等情绪变化可影响神经系统对瘙痒的感知和传导,从而诱发或加重皮肤瘙痒。例如长期精神压力大的人群,皮肤瘙痒的发生率可能相对较高。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也可引起皮肤瘙痒,如抗生素(如青霉素等)、抗疟药(如氯喹等)、降糖药等,可能通过免疫反应或直接刺激皮肤神经等机制导致瘙痒。
2.外在因素
皮肤干燥:在秋冬季节,空气湿度低,人体皮肤的水分流失较快,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容易出现皮肤干燥,进而引发瘙痒。频繁洗澡且使用碱性过强的肥皂等清洁用品,会进一步破坏皮肤的油脂层,加重皮肤干燥和瘙痒。
环境因素:接触某些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可引起过敏性皮肤瘙痒;接触化纤、羊毛等刺激性织物,也可能刺激皮肤导致瘙痒。
二、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全身或局部皮肤瘙痒,瘙痒程度轻重不一,可为阵发性,也可为持续性,夜间瘙痒往往较为明显。由于搔抓,皮肤可能会出现抓痕、血痂、色素沉着、苔藓样变等继发性损害。如果是全身性皮肤瘙痒症,瘙痒可从一处开始,逐渐扩散到全身;局部皮肤瘙痒症则局限于身体的某一部位,如阴囊、肛周、小腿等部位。
三、诊断
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即仅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来初步诊断。同时需要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有无系统性疾病、用药史、接触史等,必要时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甲状腺功能等,以排除由系统性疾病引起的瘙痒。
四、治疗与预防
1.治疗:首先要积极寻找并去除病因。对于皮肤干燥引起的瘙痒,可使用保湿剂保持皮肤湿润;对于系统性疾病引起的瘙痒,需治疗原发疾病。局部治疗可外用止痒剂,如炉甘石洗剂等;全身治疗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
2.预防:保持皮肤清洁但不过度洗涤,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浴用品;秋冬季节注意皮肤保湿,可适当使用润肤霜;注意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紧张;合理穿着衣物,选择宽松、柔软、舒适的棉质衣物,减少对皮肤的刺激;积极治疗系统性疾病,定期体检。
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由于其皮肤功能减退,更要注意皮肤保湿,选择温和的护肤产品;儿童发生皮肤瘙痒症时,要避免其搔抓,可剪短指甲,穿着宽松衣物,同时要注意排查是否有过敏等因素,并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药物;妊娠期女性出现皮肤瘙痒时,需特别注意,应及时就医,因为某些妊娠期特有的瘙痒可能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严重疾病相关,要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处理,避免自行用药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