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是致盲主因之一。急性期有畏光等症状,慢性期症状相对不明显,晚期会出现多种并发症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诊断依据包括结膜病变、角膜血管翳、瘢痕及查见沙眼衣原体包涵体。治疗分药物与手术,药物有局部和全身用药。预防要培养良好卫生习惯、避免接触传染等。特殊人群如儿童症状可能更明显,用药需遵医嘱;老年人因慢性病免疫力下降,病情复杂,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需谨慎,考虑对胎儿或婴儿影响。
一、什么是沙眼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是导致盲目的主要疾病之一。沙眼衣原体主要侵犯睑结膜,可有乳头、滤泡增生及角膜血管翳形成,晚期因受累组织形成瘢痕而导致各种并发症和后遗症。
二、沙眼的症状表现
1.急性期
畏光、流泪、异物感,较多黏液或黏液脓性分泌物。
睑结膜乳头增生,上下穹隆部结膜布满滤泡,可合并弥漫性角膜上皮炎及耳前淋巴结肿大。
2.慢性期
可无明显不适,仅眼痒、异物感、干燥和烧灼感。
结膜充血减轻,乳头及滤泡增生,病变以上穹隆及睑板上缘结膜显著,并可出现垂帘状的角膜血管翳。
晚期发生睑内翻与倒睫、上睑下垂、睑球粘连、角膜混浊、实质性结膜干燥症、慢性泪囊炎等并发症,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三、沙眼的诊断依据
1.上穹隆部和上睑板结膜血管模糊充血,乳头增生或滤泡形成,或二者兼有。
2.用放大镜或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见角膜血管翳。
3.上穹隆部或(和)上睑结膜出现瘢痕。
4.结膜刮片查见沙眼衣原体包涵体。
在第一项的基础上,兼有其他三项中之一者可诊断为沙眼。
四、沙眼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局部用药:常用眼药水如利福平、磺胺醋酰钠等,眼膏如四环素眼膏、红霉素眼膏等。
全身用药:急性期或严重的沙眼,应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一般疗程为34周,可选用阿奇霉素、强力霉素等。
2.手术治疗
主要针对沙眼的并发症,如睑内翻矫正术治疗睑内翻倒睫;角膜移植术治疗严重角膜混浊引起的视力障碍等。
五、沙眼的预防措施
1.培养良好卫生习惯,保持面部清洁,不用手揉眼。
2.提倡一人一巾一盆,避免接触传染,公共场合如理发店、浴室等应加强卫生管理。
3.对沙眼患者应积极治疗,并注意防止传播。
六、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感染沙眼后可能症状更明显,且因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眼部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用药时要特别注意,儿童用药剂量和剂型需严格遵医嘱,避免因自行用药不当造成不良反应。如眼药水瓶口避免接触儿童眼部,防止损伤和感染。
2.老年人
老年人可能因多种慢性疾病同时存在,如糖尿病等,导致免疫力下降,沙眼病情可能更复杂,治疗周期可能延长。
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可能需服用多种药物,要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在治疗沙眼用药时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以便医生综合判断。
3.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孕妇用药需谨慎,部分治疗沙眼的药物可能对胎儿有潜在风险,应在医生指导下权衡利弊后选择合适治疗方案,优先考虑非药物治疗措施,如加强眼部清洁等。
哺乳期妇女使用药物治疗沙眼时,要注意药物是否会通过乳汁影响婴儿,如需用药,用药期间可考虑暂停哺乳,并及时排空乳汁,保证后续乳汁正常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