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受遗传、环境及其他因素影响,遗传因素约占40%-60%;环境因素包括高盐饮食、过量饮酒、长期精神应激;其他因素有超重肥胖、年龄增长(发病率随年龄升高)、性别差异(更年期前后有变化)
一、遗传因素
大量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如果父母均患有高血压,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显著升高。据相关遗传学研究,遗传因素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病中约占40%-60%。遗传因素主要通过影响机体的多种生理机制来增加高血压发病风险,例如影响钠的代谢、自主神经功能调节等。在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中,其基因携带了对高血压易感性的相关信息,使得个体在面对其他环境因素时更易诱发高血压。
二、环境因素
1.饮食因素
高盐饮食是原发性高血压重要的环境危险因素之一。人体摄入过多的钠会导致体内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进而使血压升高。研究显示,每日钠摄入量超过6g(相当于氯化钠15g)时,高血压的发病风险明显增加。例如,在一些高盐饮食地区,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于低盐饮食地区。此外,过量饮酒也与原发性高血压密切相关,酒精可通过多种机制升高血压,如刺激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增加心输出量;还可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导致血管舒张功能受损等。一般来说,每日饮酒量超过一定限度(如男性每日饮酒量折合酒精超过25g,女性超过15g),高血压发病风险显著上升。
2.精神应激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精神应激状态也是原发性高血压的诱发因素。当人体处于精神应激状态时,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使心率加快,外周血管阻力增加,从而导致血压升高。例如,长期从事高强度、高压力工作的人群,其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工作压力较小的人群。在现代社会中,快节奏的生活、激烈的竞争等因素导致精神应激因素较为普遍,这也使得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增加。
三、其他因素
1.体重因素
超重和肥胖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体重指数(BMI)≥28kg/㎡的肥胖人群患原发性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体重人群的2-6倍。肥胖者体内脂肪组织增多,释放的激素等物质会干扰正常的血压调节机制。例如,脂肪组织可分泌瘦素、抵抗素等激素,这些激素会影响胰岛素抵抗、血管内皮功能等,进而导致血压升高。随着体重的增加,心脏负担加重,也会对血压产生不良影响。
2.年龄因素
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一般来说,中老年人患原发性高血压的概率明显高于年轻人。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弹性逐渐下降,动脉壁增厚、变硬,顺应性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从而导致血压升高。例如,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可达到较高水平。同时,老年人的肾脏等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对血压的调节能力下降,也使得高血压更容易发生和难以控制。
3.性别因素
在更年期前,女性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低于男性,但在更年期后,女性患原发性高血压的风险逐渐接近男性,甚至可能高于男性。这与女性在更年期前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更年期前,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这种保护作用减弱,导致血压升高的风险增加。此外,女性在妊娠、口服避孕药等特殊时期,也可能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这与体内激素变化以及生理状态改变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