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前列腺炎分为无菌性和有菌性,有菌性由细菌等感染引起,相关因素涉及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诊断可通过实验室检查及症状表现区分,治疗原则不同,有菌性主要用抗生素抗感染及调整生活方式,无菌性以改善症状、调节功能等为主,不同年龄患者治疗需兼顾特点
一、慢性前列腺炎的分类——无菌性与有菌性
慢性前列腺炎可分为无菌性和有菌性。有菌性慢性前列腺炎主要是由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常见的致病菌如大肠埃希菌等可通过尿道逆行感染等途径侵入前列腺导致炎症。而无菌性慢性前列腺炎则不存在病原体感染,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免疫异常、盆底神经肌肉功能失调、氧化应激等多种因素有关。
(一)有菌性慢性前列腺炎的相关因素
年龄方面,青壮年男性由于性活动较频繁,尿道相对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是有菌性慢性前列腺炎的高发人群。生活方式上,长期久坐、不规律的性生活(如频繁手淫、性生活过度或过少)、不注意个人卫生等都可能增加细菌感染前列腺的风险。病史方面,若有尿道炎等泌尿系统感染病史,未得到有效控制,病原体容易蔓延至前列腺引发有菌性炎症。
(二)无菌性慢性前列腺炎的相关因素
年龄上,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同样以青壮年多见。生活方式中,长期精神紧张、焦虑、久坐、酗酒、食用辛辣食物等都可能诱发无菌性慢性前列腺炎。例如长期精神紧张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失调,进而影响前列腺的正常生理功能;久坐会使前列腺长期处于充血状态,容易引发炎症反应。病史方面,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相对更容易出现无菌性慢性前列腺炎,因为自身免疫异常可波及前列腺组织。
二、诊断方法区分无菌与有菌
(一)实验室检查
1.前列腺液常规检查:有菌性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白细胞计数通常会明显升高,可能还会伴有细菌培养阳性结果,能检测到具体的致病菌。而无菌性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白细胞计数可能轻度升高或正常,细菌培养呈阴性。
2.尿常规及尿沉渣检查:有菌性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可能会出现尿常规异常,如白细胞增多等,同时尿沉渣中可能发现细菌等病原体相关成分。无菌性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尿常规一般无明显细菌感染相关异常。
(二)症状表现辅助判断
有菌性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除了会有尿频、尿急、尿痛等排尿不适症状外,还可能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感染症状,这是因为有病原体感染导致全身炎症反应。无菌性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主要以盆腔区域疼痛不适、排尿异常等症状为主,一般无明显全身感染症状。不过症状表现不能作为确诊的唯一依据,还需结合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
三、治疗原则差异
(一)有菌性慢性前列腺炎
主要是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生活方式上需要注意避免久坐,规律性生活,保持个人卫生等。对于青壮年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治疗时要考虑药物对生殖系统等的影响,但总体以针对病原体抗感染为主要治疗方向。
(二)无菌性慢性前列腺炎
治疗主要以改善症状、调节盆底神经肌肉功能等为主。可以采用物理治疗,如热疗等促进前列腺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不适;同时要调整生活方式,如减轻精神压力、避免久坐、戒酒、避免食用辛辣食物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治疗时要兼顾其生理特点,比如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中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优先选择对全身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