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炎跟结膜炎的区别
角膜炎与结膜炎在定义、发病部位、病因、症状表现、体征及治疗原则上均有差异。角膜炎发病于角膜,多由感染或外伤等引起,有眼痛等症状及角膜病变体征,需控制感染等治疗;结膜炎发病于结膜,病因有感染与非感染等,有眼部异物感等症状及结膜病变体征,以局部治疗为主。
一、定义与发病部位
角膜炎:是指角膜防御能力减弱时,外界或内源性致病因素侵袭角膜组织引起的炎症,发病部位为角膜,角膜是眼球前端透明的结构,直接与外界接触,易受损伤和感染。
结膜炎:是结膜组织在外界和机体自身因素作用下发生的炎性反应的统称,发病部位为结膜,结膜是覆盖在眼睑内面和眼球表面的一层薄而透明的黏膜组织。
二、病因差异
角膜炎:多由感染因素(如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也可因角膜异物、角膜擦伤、长期佩戴隐形眼镜等外伤或局部因素导致,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发生感染性角膜炎。老年人角膜知觉减退,对角膜损伤的敏感性降低,也较易发生角膜炎。
结膜炎:感染性因素是常见病因,可由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病毒(如腺病毒等)、衣原体等感染引起;非感染性因素包括过敏反应(如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引起的过敏性结膜炎)、物理刺激(如风沙、烟尘、紫外线等)、化学损伤(如酸碱等化学物质)、全身疾病累及(如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结膜炎),过敏体质人群更容易发生过敏性结膜炎,长期处于污染环境或接触化学物质的人群患结膜炎的风险较高。
三、症状表现
角膜炎:主要症状有眼痛、畏光、流泪、眼睑痉挛等,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角膜出现混浊、溃疡等改变,严重的角膜炎可能导致角膜穿孔等严重后果,老年人患角膜炎时,由于身体机能下降,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但视力下降往往较为明显,需要及时重视。
结膜炎:常见症状为眼部异物感、烧灼感、痒感、分泌物增多等,一般视力不受影响或仅有轻微影响,分泌物的性质因病因不同而异,细菌性结膜炎多为脓性分泌物,病毒性结膜炎多为水样或黏液性分泌物,过敏性结膜炎常伴有眼痒等过敏相关表现,儿童患结膜炎时,可能因为无法准确表达症状而表现为频繁揉眼等行为,需要家长密切观察。
四、体征区别
角膜炎:眼科检查可见角膜浸润、溃疡等病灶,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病变严重时可出现角膜后沉着物等,通过裂隙灯检查可清晰观察到角膜的病变情况,糖尿病患者合并角膜炎时,由于血糖影响伤口愈合,角膜病变恢复相对较慢。
结膜炎:眼科检查可见结膜充血、水肿,乳头增生、滤泡形成等,结膜囊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帮助明确病因,过敏引起的结膜炎患者结膜可呈现明显的水肿表现,儿童过敏性结膜炎时,除了结膜水肿外,还可能伴有眼睑水肿等表现。
五、治疗原则
角膜炎:治疗关键是控制感染,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溃疡愈合和减少瘢痕形成。根据病因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如细菌性角膜炎选用抗生素,病毒性角膜炎选用抗病毒药物等,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老年人患角膜炎时,在选择药物时需要考虑其肝肾功能情况,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大的药物。
结膜炎:以局部治疗为主,根据病因选择相应的药物,如感染性结膜炎使用抗感染药物,过敏性结膜炎使用抗过敏药物等,一般不需要全身用药,儿童结膜炎局部用药时要注意药物的剂型和剂量,避免药物进入口腔等引起不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