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手术方法
主动脉夹层的治疗包括开放手术和腔内修复术。开放手术通过切开血管修复或置换病变段,适用于StanfordA型等复杂病变,需考虑患者年龄、基础病史等;腔内修复术利用腔内技术输送带膜支架隔绝破口,创伤小,适用于StanfordB型等,需考虑儿童血管情况、外周血管病变及基础病史等。手术选择依夹层类型和患者一般情况,StanfordA型多首选开放手术,StanfordB型多数可选腔内修复术,年轻良好者综合评估,老年等考虑全身情况等。
一、开放手术治疗
1.传统开放手术原理:通过切开胸主动脉或腹主动脉,直接对夹层破口进行修复或置换受损的主动脉段。例如对于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多采用升主动脉替换联合全弓置换加象鼻支架植入术。该手术需要充分暴露血管,操作相对复杂,但对于一些复杂的主动脉夹层病变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在年龄方面,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手术风险不同,儿童患者由于血管弹性等特点,手术风险更高,需要更精细的操作和术后监护;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等,需要在术前更好地控制基础疾病,以降低手术风险。
2.手术步骤要点:首先建立体外循环,将心脏的血液引流到体外,维持全身的血液循环。然后根据夹层的具体情况进行血管的修复或置换。对于全弓置换,需要游离弓部血管,阻断血流后进行血管替换,再植入象鼻支架以支撑降主动脉。在操作过程中要精准处理血管吻合口,确保吻合口的密封性和血管的通畅性。
二、腔内修复术
1.腔内修复术原理:利用血管腔内技术,通过股动脉等外周血管将带膜支架输送至主动脉夹层病变部位,利用支架的膜片隔绝夹层破口,恢复主动脉的正常血流通道。这种手术创伤较小,恢复相对较快。对于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在年龄因素上,儿童患者由于血管内径较小等原因,腔内修复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需要谨慎评估;对于有外周血管病变的患者,可能会增加手术操作的难度,需要选择合适的入路;有基础病史如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需要在术前调整凝血状态,以减少术中出血风险。
2.手术操作过程:首先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A等)精确确定主动脉夹层的病变范围和位置,选择合适尺寸和类型的带膜支架。然后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下,经股动脉等外周血管插入导管,将带膜支架输送至病变部位,释放支架以隔绝破口。术后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以及观察是否有内漏等并发症发生。
三、手术的选择依据
1.根据夹层类型选择
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一般首选开放手术,因为StanfordA型夹层累及升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往往难以覆盖病变范围,开放手术可以直接处理升主动脉及弓部病变。但对于一些高龄、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长时间开放手术的患者,需要谨慎评估开放手术风险后再决定。
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多数可选择腔内修复术,尤其是急性期患者。但如果夹层有累及内脏动脉等特殊情况,可能需要结合开放手术进行处理。
2.根据患者一般情况选择
对于年轻、全身状况良好的患者,开放手术或腔内修复术均可考虑,但需要综合评估手术风险和预后。对于老年患者,需要考虑其心肺功能等全身情况,腔内修复术相对更具优势,因为创伤小,对心肺功能的影响较小。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如肾功能不全,需要考虑手术对肾功能的影响,选择对肾功能影响较小的手术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