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动脉导管未闭是怎么回事
小儿动脉导管未闭是常见先天性心血管畸形,胎儿期动脉导管正常,出生后1岁左右未闭即为此病。发病与遗传、环境因素有关,临床表现分轻型和重型,诊断靠超声心动图、心导管检查,治疗有介入和手术,多数预后好,未及时治可致严重并发症,早产儿处理需谨慎。
一、定义与胚胎发育背景
小儿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在胎儿时期,动脉导管是连接肺动脉主干与主动脉弓的正常血管结构,它为胎儿血液循环提供特殊通道。正常情况下,婴儿出生后动脉导管会逐渐闭合,若出生后1岁左右仍未闭合,则称为动脉导管未闭。
二、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1.遗传因素:部分患儿存在遗传易感性,家族中有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情况下,小儿患动脉导管未闭的风险可能增加。研究表明某些特定基因的突变或异常表达可能与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生相关,但具体机制仍在深入探索中,遗传因素往往不是单一导致疾病的原因,通常是与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2.环境因素:母亲在孕期的一些情况可能影响胎儿动脉导管的闭合。例如孕期感染风疹病毒等,病毒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心血管系统的发育,干扰动脉导管正常的闭合过程;孕期接触某些有害物质,如放射性物质、某些化学毒物等,也可能增加胎儿患动脉导管未闭的几率。
三、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轻型:管径较细的动脉导管未闭患儿可能在婴儿期无明显症状,往往在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随着年龄增长,可能会出现活动后气促、乏力等表现,生长发育可能稍落后于同龄儿。
重型:管径较粗的动脉导管未闭患儿,出生后不久即可出现呼吸急促、喂养困难、体重不增等症状,由于肺循环血量增加,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严重时可出现心力衰竭表现,如烦躁不安、多汗、心率增快等。
2.体征表现:听诊时可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及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占整个收缩期与舒张期,常伴有震颤。脉压差增大也是常见体征,可触及水冲脉等。
四、诊断方法
1.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动脉导管未闭的重要无创检查方法。通过超声心动图可以清晰显示动脉导管的形态、粗细、分流方向等情况,能准确测量动脉导管的直径等指标,还可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如是否存在左心房、左心室增大等。
2.心导管检查:一般在超声心动图诊断不明确或需要进一步评估心脏血流动力学时采用。通过心导管可测定肺动脉压力、血氧饱和度等,明确是否存在左向右分流以及分流量的大小等情况。
五、治疗方式
1.介入治疗:对于适合的患儿可采用经导管介入封堵术。一般适用于导管直径合适、无严重并发症的患儿。通过导管将封堵装置送至动脉导管处进行封堵,从而阻断异常分流,创伤小,恢复快。
2.手术治疗:对于不适合介入治疗的患儿需进行手术结扎或切断缝合动脉导管。手术方式的选择需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等因素综合判断,目前手术治疗技术也较为成熟,但相对介入治疗创伤稍大。
六、预后情况
多数动脉导管未闭患儿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后预后较好,生长发育可逐渐赶上同龄儿,生活质量不受明显影响。但如果未能及时诊断和治疗,病情较重的患儿可能出现严重的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改善患儿预后至关重要。对于特殊人群如早产儿等,由于其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动脉导管未闭的处理需更加谨慎,要充分评估其整体身体状况和疾病的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密切监测其病情变化,加强护理,注重营养支持等,以保障患儿的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