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膜炎是由什么引起的
结膜炎可由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引起。感染性因素包括细菌、病毒、衣原体感染,分别引发不同症状及传播特点;非感染性因素有过敏、物理刺激、化学因素,过敏与过敏原或药物相关,物理刺激涉及紫外线、风沙等,化学因素包含化学物质溅入或长期用眼药水不当等。
一、感染性因素引起的结膜炎
1.细菌感染:
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可引发结膜炎。例如,肺炎链球菌性结膜炎多在感冒、劳累等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易发生,细菌可通过直接接触眼结膜等途径侵入,引起结膜的炎症反应,表现为结膜充血、脓性分泌物增多等。在儿童群体中,由于其卫生习惯相对较差,且眼部易接触外界环境,更容易因细菌感染而患结膜炎。
革兰阴性菌如流感嗜血杆菌也可导致结膜炎,常见于儿童,可通过污染的手、毛巾等传播,引起急性卡他性结膜炎,表现为眼部异物感、烧灼感、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2.病毒感染:
腺病毒是引起病毒性结膜炎的常见病原体,可通过飞沫、接触被污染的物品等传播。腺病毒性结膜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在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场所易暴发流行。患者会出现眼红、疼痛、畏光、水样分泌物等症状,病程相对较长,可累及单眼或双眼。
单纯疱疹病毒也可引起结膜炎,多与全身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相关,可表现为结膜充血、水疱等,在有口唇疱疹病史的人群中更易发生,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可活化并侵犯眼部结膜。
3.衣原体感染:
沙眼衣原体是引起沙眼的病原体,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如共用毛巾、洗脸盆等。沙眼衣原体感染可导致结膜滤泡形成、乳头增生、瘢痕形成等,严重时可影响视力。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儿童感染沙眼衣原体的风险较高,且若不及时治疗,可造成慢性的眼部损害。
二、非感染性因素引起的结膜炎
1.过敏因素:
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过敏原可引起过敏性结膜炎。过敏体质的人群接触过敏原后,免疫系统会产生免疫反应,导致结膜出现炎症。例如,春季角结膜炎多与花粉等过敏原相关,常在春季发病,表现为眼痒、结膜充血、睑结膜乳头增生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儿童过敏体质者,在花粉季更需注意防护。
药物也可引起过敏性结膜炎,如抗生素、局部麻醉药等,某些人使用特定药物后,会出现眼部过敏反应,表现为结膜充血、水肿、瘙痒等,此时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进行相应的抗过敏治疗。
2.物理刺激因素:
紫外线照射可引起紫外线性结膜炎,常见于长时间在雪地、水面等反射紫外线环境中工作或活动的人群,如渔民、滑雪者等。紫外线可损伤结膜上皮细胞,导致眼部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在儿童中,如果长时间在强烈阳光下活动且未做好眼部防护,也可能发生紫外线性结膜炎。
风沙、烟尘等物理刺激物可刺激结膜,引起结膜炎。当眼部接触到这些刺激物时,结膜会出现充血、分泌物增多等炎症表现,在干燥、多风沙的地区,此类结膜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儿童在户外活动时若不注意防护,也易受到风沙等刺激而发病。
3.化学因素:
化学物质如酸、碱等可引起化学性结膜炎。例如,工业生产中的化学物质溅入眼内,或家庭中清洁剂等化学物质接触眼部,都可能导致结膜的化学损伤,引起结膜充血、水肿、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造成眼部组织的不可逆损伤,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好奇心强,接触化学物质的风险相对较高,需加强监管和防护。
长期使用某些眼药水也可能因药物成分引起结膜的不良反应,如防腐剂等成分可能刺激结膜,导致结膜炎症,因此在使用眼药水时需遵循医嘱,避免长期滥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