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团块影一定是肿瘤吗
肺团块影常见原因有炎症性病变(肺炎性假瘤、肺结核球)和先天性病变(肺错构瘤),与肿瘤性病变可通过影像学特征、实验室检查鉴别,进一步明确诊断可通过病理活检(穿刺活检、支气管镜检查)或随访观察,不同年龄人群在相关检查及随访中需注意相应特点。
一、肺团块影的常见原因
肺团块影并非一定是肿瘤,还有多种其他情况可导致。
炎症性病变:
肺炎性假瘤:是肺部感染后局限性、非特异性、增生性瘤样病变。多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炎症刺激局部组织增生形成团块影。在影像学上可表现为肺内团块状阴影,其发病与机体免疫状态、感染病原体类型及病程等因素相关。例如,有反复肺部感染病史的人群相对更易出现肺炎性假瘤。
肺结核球:是肺结核的一种特殊形态,由干酪样坏死物质被纤维包裹形成。多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有关,患者常有结核中毒症状,如低热、盗汗、乏力等,其发生发展与结核杆菌的毒力、数量及机体的免疫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不同年龄、免疫状态的人群感染结核杆菌后发生肺结核球的风险不同,免疫力低下者更易患病。
先天性病变:
肺错构瘤:是肺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样病变,由肺内正常组织异常组合形成。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胚胎发育过程中组织分化异常等因素有关,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一般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
二、与肿瘤性病变的鉴别要点
影像学特征
肿瘤性病变: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往往具有一些特征,如肺癌的团块影通常边缘不规则,有分叶、毛刺等表现,部分患者可伴有胸膜凹陷征等;而良性病变的边缘相对较光滑。通过胸部CT等影像学检查,观察团块影的形态、边界、内部结构等特征有助于初步鉴别。例如,肺癌的团块影在CT下常可见血管集束征等,这是肿瘤生长侵犯血管导致的表现。
非肿瘤性病变:炎症性病变如肺炎性假瘤,其影像学表现相对较规则;肺结核球多有卫星灶等表现。
实验室检查
肿瘤标志物:某些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对提示肿瘤有一定意义,如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等在肺癌患者中可能升高,但肿瘤标志物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就是肿瘤,一些炎症等情况也可能导致其轻度升高。而非肿瘤性病变引起的肺团块影,肿瘤标志物一般无明显异常升高。
病原学检查:对于考虑炎症性病变的情况,如怀疑肺结核时,进行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痰涂片找抗酸杆菌、结核杆菌核酸检测等,若结果阳性则提示结核感染可能;对于肺炎性假瘤等,病原学检查一般无特异性病原体发现。
三、进一步明确诊断的方法
病理活检
穿刺活检:可以通过经皮肺穿刺等方法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这是明确肺团块影性质的重要方法。对于身体状况较好、能够耐受穿刺的患者适用。不同年龄患者在穿刺时需注意穿刺的风险及操作的安全性,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心肺功能等方面的基础疾病,需更谨慎评估穿刺风险。
支气管镜检查:对于靠近气道的肺团块影,可通过支气管镜进行活检,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分析。其适用情况与患者的气道情况、病变位置等因素相关,对于儿童患者,需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考虑儿童气道的特殊性,操作需更加轻柔、谨慎。
随访观察
对于一些性质不太明确、暂时无明显恶性征象的肺团块影,可以通过定期复查胸部影像学(如胸部CT)来观察病变的变化情况。如果病变在短期内明显增大,倾向于肿瘤性病变;如果病变无明显变化或逐渐缩小,则良性病变的可能性较大。不同年龄人群的随访间隔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儿童患者可能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缩短随访间隔,密切观察病变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