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是啥病
主动脉夹层是凶险心血管急症,病因有基础疾病(高血压、遗传性结缔组织病)、生活方式(高强度劳动等)、年龄性别因素;临床表现为突发剧烈胸痛及相应器官缺血表现;诊断靠CTA、MRA、主动脉造影等;治疗急性期要控血压心率并评估手术;特殊人群如老年、女性、有基础疾病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基本概念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真假两腔分离状态。它是一种极为凶险的心血管急症,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
二、病因与危险因素
基础疾病因素:高血压是主动脉夹层最主要的易患因素,长期高血压会使主动脉壁承受过高的压力,导致内膜受损,进而引发夹层。据相关研究统计,约70%-80%的主动脉夹层患者伴有高血压。此外,马方综合征等遗传性结缔组织病患者,由于主动脉壁结构异常,也容易发生主动脉夹层。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过度吸烟、大量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能增加主动脉夹层的发病风险。例如,长期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使主动脉壁脆弱,容易发生夹层。
年龄与性别因素:主动脉夹层多见于中年及老年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主动脉壁逐渐老化、弹性下降。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的一些生活习惯及激素等因素有关。
三、临床表现
疼痛:突发的、剧烈的胸痛是主动脉夹层最常见的症状,疼痛常呈撕裂样或刀割样,可迅速蔓延至胸背部,甚至向下腹部、腰部等部位放射。疼痛程度剧烈,患者往往难以忍受。
其他表现:根据夹层累及的部位不同,还可能出现相应的器官缺血表现。例如,夹层累及冠状动脉时,可出现心肌缺血、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的表现;累及颈动脉时,可导致脑缺血,出现头晕、晕厥、偏瘫等症状;累及肾动脉时,可引起腰痛、少尿、无尿等肾功能不全的表现。
四、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CT血管造影(CTA):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内膜撕裂的位置以及累及的范围等情况,准确率较高。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也有很高的价值,尤其对于一些CTA难以清晰显示的部位,MRA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主动脉造影:虽然是有创检查,但在一些复杂病例的诊断中仍有重要作用,可明确主动脉夹层的病变情况。
五、治疗原则
急性期治疗:一旦怀疑或确诊主动脉夹层,需立即进行急性期的救治。首先要控制血压和心率,降低主动脉壁的压力,常用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等。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评估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主动脉置换术等,以修复受损的主动脉,防止夹层进一步扩展,避免危及生命。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加谨慎地评估全身状况,在控制血压、心率时要注意避免过度降低导致重要脏器灌注不足。同时,术后的护理和康复需要更加精心,密切观察并发症的发生。
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在妊娠期间发生主动脉夹层的风险相对较高,妊娠会使女性的心血管系统负担加重。对于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的患者,需要在保障母婴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综合治疗,治疗方案的选择要充分权衡对妊娠和主动脉夹层病情的影响。
有基础疾病患者:如马方综合征患者,本身存在主动脉壁结构异常,发生主动脉夹层的风险极高,需要长期密切监测主动脉的情况,一旦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就医,在治疗过程中要针对其基础疾病的特点进行个体化的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