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结膜出血后可先观察等待,少量出血多能1-2周自行吸收,要避免剧烈运动等;48小时内冷敷收缩血管减少出血肿胀疼痛,48小时后热敷促进淤血吸收,热敷注意温度等;要寻找并处理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血液病等)和局部刺激(如长时间戴隐形眼镜、眼部外伤等)诱因;当眼结膜出血伴有视力下降、眼部疼痛剧烈、出血范围迅速扩大等情况时需立即就医,儿童出现相关情况更要及时就医。
一、观察与等待
眼结膜出血后首先要做的是观察,若出血量少且无其他不适症状,一般可先进行观察等待。多数情况下,少量的眼结膜出血会在1-2周内自行吸收,这是因为眼部自身具有一定的修复调节机制,少量出血可通过眼部的血液循环等逐步代谢吸收。对于一般人群,若没有基础疾病等特殊情况,可先不急于采取特殊治疗措施,密切关注出血变化即可。但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用力咳嗽等可能导致血压升高从而加重出血的行为。
二、冷敷与热敷的选择及时机
早期冷敷:在眼结膜出血后的48小时内,可考虑进行冷敷。冷敷能够收缩血管,减少局部的血液循环,从而起到减少出血、减轻肿胀和疼痛的作用。对于成年人来说,可使用干净的毛巾包裹冰袋,轻轻敷在眼部,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但要注意避免冰袋直接接触眼部皮肤,防止冻伤。对于儿童,由于皮肤较为娇嫩,冷敷时更要严格控制时间和温度,每次冷敷时间可适当缩短至10分钟左右,并且要密切观察儿童的反应。
后期热敷:在出血48小时后,可改为热敷。热敷能够促进眼部的血液循环,加速淤血的吸收。同样用干净的毛巾浸泡在40℃左右的温水中,拧干后敷在眼部,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热敷时要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眼部皮肤。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的人群,在进行热敷时要更加谨慎,因为这类人群的血液循环调节可能存在一定问题,热敷时要密切关注眼部皮肤的情况,若出现不适要及时停止。
三、寻找并处理诱因
全身性疾病相关诱因:眼结膜出血可能是某些全身性疾病的眼部表现,如高血压、血液病等。对于患有高血压的人群,要积极控制血压,将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内,因为高血压会增加眼部血管破裂出血的风险。对于患有血液病的人群,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要针对血液病本身进行治疗,从根源上解决眼结膜出血的问题。在处理这些全身性疾病诱因时,要遵循相应疾病的治疗规范,并且要定期复查眼部情况以及全身性疾病的相关指标。
局部刺激相关诱因:如果眼结膜出血是由于局部刺激引起的,如长时间佩戴隐形眼镜、眼部受到外伤等。对于长时间佩戴隐形眼镜的人群,要减少佩戴时间,注意正确的佩戴和护理方法。如果是眼部受到外伤导致的眼结膜出血,要根据外伤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应处理,轻微外伤可按照上述冷敷热敷等方法处理,严重外伤则需要及时就医进行专业的眼部检查和治疗。对于儿童来说,要避免其进行可能导致眼部外伤的危险行为,如打闹时用手揉眼睛等。
四、就医指征
当眼结膜出血伴有视力下降、眼部疼痛剧烈、出血范围迅速扩大等情况时,要立即就医。例如,出血后发现看东西模糊不清,或者眼部疼痛难以忍受,甚至出血范围在短时间内从少量迅速扩散到大部分眼结膜,这些都提示可能存在较为严重的眼部损伤或全身性疾病的急剧变化,需要尽快到眼科就诊,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和相关的全身性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儿童出现眼结膜出血且伴有上述情况时,更要及时就医,因为儿童的眼部发育尚未完全,任何眼部异常都可能对其视力发育产生重要影响。